但一旦成功,再也不用担心他会叛乱。n
把盎萨人的信仰洗掉,把他们的风俗,文字,说话习惯改掉,派遣我们的祭司,传授他们萨迦文学,派人歌颂您的英雄事迹。n
从宫廷到妓院,以后不会流传‘亚瑟王’,只有‘拉格纳王’,n
这只是不同君主之间的一场战斗,而不是异端外族入侵。n
我们跟盎萨人的先祖都从南方大地而来。n
让他们知道您的统治有其合法性。”n
“继续。”拉格纳来了兴趣。n
“破坏跟抢夺,只让人怕,让人在心中生出仇恨,您上岸时发出的‘清除令’,虽然是为了报复战死的维京人,也提升士气,可效果极为恶劣。n
用海盗的心思,那即便打下七国,等您,等您的孩子们都故去,这里依然还是叫英格兰。n
如果用开创‘北海帝国’的心态治理,那就不同了。n
盎萨贵族在法兰克贵族眼中,也是蛮子。n
他们鄙视我们,乃因他们看不上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改变,吸收他们一部份进步的信仰……”n
从法理到其他方面,狄奥多尔说的很详尽。n
拉格纳心动了,看着这个年轻人,好感倍增。n
他甚至打算把一个私生女送给狄奥多尔。n
而狄奥多尔看似为了维京人,其实想要引发更大战争,他成为外教徒的奴隶,父亲被杀,这让他做梦都想复仇。n
此前,他要得到无上维京权力。n
“陛下,放过埃塞尔雷德,减少跟威塞克斯的血仇,一个国家,国王跟王储不合,国王想把位子给年幼的孩子,这就是动乱的根源。n
一旦引爆,将是分裂之战。n
说不定等我们建立丹法区王国没多久,南方内战就爆发,届时还要依靠我们的兵力。”n
说完最后一句话后,狄奥多尔嘴角上扬,其他首领都被他的自信跟解释折服,欣然同意。n
之后就是一些细节,拉格纳采用不少狄奥多尔的提议。n
拉格纳出身农民,靠着运势登上顶点,可骨子中有很多陋习,许多计划看的也不周远,不过他愿意听别人的劝解,很大程度,弥补不少缺点。n
威塞克斯这提议,等于变相出卖北军。n
并且会让阿尔弗雷德陷入空前危机。n
本来阿尔弗雷德是对抗维京人的英雄,现在如果谈和,那他就什么也不是了,甚至还要被解除兵权。n
在伦敦郡南二十里外侧,领着三百人防守的王储,不停派人去丘陵战场打听。n
甚至还写了亲笔信,要国王兄长好好看看。n
从黄昏到晚上,阿尔弗雷德送了三次信过去,但每一封都成为国王用来取暖的燃料。n
快到清晨时,埃塞尔雷德醒了过来。n
或者说咳醒的,他的身边有位内臣正趴着休息,手中还握着笔,听到声音,马上惊醒。n
这内臣头发很短,不超过二十五岁,穿着一身黑袍。n
埃塞尔雷德看见他醒了,说道,“我睡不着了,你把你创作的那个故事,给我念念吧。”n
“您想听什么?”n
“听你的七国故事吧,有时我挺佩服你的,你那双手可真能写,一句‘我女亦女,大奸大恶,便影响诺森布里亚的和平,让两兄弟无法统一。n
还有编写麦西亚王毒杀父亲的传闻,令伯格雷德的名声在罗马极差,令他跟领内贵族互相猜忌。”n
“陛下,那我开始念。”n
这位近臣用一种古老腔调,开始讲述七王国的故事,说到威塞克斯时,却只到他的父王而止。n
埃塞尔雷德突然想起什么,追问,“你说,我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n
“我不清楚。”内臣道。n
“我要成为最伟大的存在。”n
“您会的。”n
“你这本书,便叫‘不列颠诸王记’吧。”n
接着国王再道,“‘一统英格兰,上帝祝福于他,大帝--埃塞尔雷德’……我只要在你书中留下这句话,这句话就好……”n
两人说着,第四封王储的信送来。n
国王闭上眼睛,这次却没让这位内臣丢入营火内,而是让他念。n
可前三封的信件,国王毫无反应,也没让使者回传什么话。n
第四封信,阿尔弗雷德急了,竟说出如果跟维京人谈和,出卖北军,是无比蠢笨的举止,而这些话又被内臣念出来后……n
咳!n
血染红棉被,国王的眼神转为冰冷,“如果他(王储)不听话,就让他去见父王吧!”n
“明智的抉择,陛下。”n
……n
作为国王,一个举止,改变的将是国家几年,几十年的走向。n
此刻,奥兰在“丹城”楼顶,看着南方的天空,希望一切能如自己所料。n
黑暗的天空,还要一会才会光明,奥兰就等,慢慢等着。n
奥兰等着太阳,泰坦则站在身后,看着他心中的太阳(奥兰)。n
一个小时之后,一位骑士上楼,告诉奥兰,维京人“勇士比约恩”的部队大败麦西亚一支联军,逼近麦西亚先王坟地。n
两个小时之后,金色的光芒从四面八方亮起,璀璨升空。n
不要悲观,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n
奥兰长呼一口气,对着
“开饭!”rnu2029n
u2029美人花的作者出场了,呼应不列颠诸王记,n
u2029n
......n
u2029n
金玺诏书(拉丁语:bulaurea),或著称作“金色诏书”,是指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由拜占庭帝国(东罗马)皇帝或是欧洲君主所颁发的诏书,n
u2029n
以系上金质装饰品来象征“金印”,而以非传统的蜡印,故称金玺诏书。n
u2029n
最有名的金玺诏书是1356年金玺诏书,为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发布,该诏书任命了七大选帝侯。n
u2029n
.n
u2029n
8世纪左右,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政府之诏书仅为单方面发出的命令,并没有在会议上形成契约。n
u2029n
然而,这样最后被认定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当拜占庭帝国面对不断出现的外患,努力寻求一个抑制外来势力损害帝国的方法时。n
u2029n
12世纪时,拜占庭人开始在文章中系上金玺,以增强协商时宣誓立约的威信。其它欧洲君王模仿拜占庭诏书样式,只是更为谨慎正式。n
u2029n
金玺诏书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得以修改加强,更较拜占庭的原形隆重正式,或者是宣布更高级于普通的政令。n
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