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张伟回了自己心心念念了许久的母校长湘书院。
在现任长湘书院山长,一些教过张伟还在世的老夫子们,邹标,李玉清及一些当年的老朋友陪同下,张伟重游了长湘书院。
张伟一行人,来到长湘书院的最高处。张伟看着没有太大变化的长湖书院感慨道:";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我等都老了,但书院的风景却一点也没有变化。
人呀,面对自然时,真的仿佛浮游一样渺小。
人生蝇营狗苟,忙忙碌碌,好像都没有什么意义。”
李玉清说道:";卓然,你现在功成名就,官至大宗伯,位列内阁阁老,取得的成就足以光宗耀祖,名垂青史。
只有我等碌碌无为的一生,才真的像是白活一样。”
张伟:";郎如,你这二十多年也一直在努力啊,听说你的书\/画已自成一派,很多诗人骚客想求你的一幅墨宝不得。
更何况你还培养出宁国这么优秀的新科进士呢?”
李玉清良好的出身和自身优异的学习成绩,当年在长湘书院是绝对的学生中的领袖和核心。
当年他和张伟成立折桂书学社的时候,他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社首,而张伟劳力劳心却只能屈居社副。
一些重大决策,张伟更是要得了李玉清的首肯才能行事。
现在的李玉清依然是长沙有名的士绅之一,但在张伟面前却谦卑的很。
每说一句话,都得见缝插针地暗暗恭维一下张伟。
听到张伟夸奖自己的儿子,李玉清对张伟长鞠了一躬,用感恩的语气跟张伟说:";宁国这孩子还要仰仗卓然的培养。”
这态度之恭敬,比起当年张伟对李玉清的态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行人边逛边聊,很快就逛完了整个书院,长湘书院的山长和老夫子们也纷纷告辞。
张伟正要启程回京,但邹标和李玉清却极力劝张伟留下来,在当年书院对面的鸿宾酒楼用过午餐再出发。
这鸿宾酒楼高昂的价格和美妙的味道,也给当年贫穷的张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张伟也就同意了两人的劝说。
进楼前,李玉清介绍说,“卓然你绝对想不到,如今的鸿宾楼已经被我们老同学曾大海给盘了下来,他现在正在酒楼的等候你的大驾。";
说起曾大海,张伟脑海中浮现出了当年那个干什么都想着赚钱的商人之子。
说起来,曾大海对当年的张伟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多次请张伟吃喝过。
不过,自从张伟赴京赶考之后,就再也没有和曾大海有过任何联系了。
邹标这时也在后面解释了一句:”卓然,曾大海这些年的生意做的还不错,算是长沙城内有名的大商巨贾之一。”
对于此事,张伟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当年学生时代的曾大海就颇具商人的特质。
如今他继承家业之后,能把家业发扬光大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人进了酒楼,昔日的老同学曾大海一见到张伟。
立马对张伟行起跪拜大礼道:“生员曾大海拜见张阁老。”
曾大海是秀才,按理来说可以见官不跪,但这里的官一般指的是六七品小官。
如果是见到张伟这种一二品的大员,一般还是要行大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