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实的环境已经容不下孙权过多矫情,作为孙家唯一的直系男丁,孙权只能强迫自己很快就调整了心态,扛起江东的大旗。
张昭和周瑜是孙策留给孙权的两位“外挂”。张昭是个老成持重的文臣,周瑜就更不用说了,可以算得上是个六边形战士。有这两位大佬一内一外,就算孙权不成熟,也能把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
孙策的意外离世很快就传到了陈星宇的耳中。听到消息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长叹一声,心中五味杂陈。
孙策的死,对于陈星宇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遗憾。
从战略角度来看,孙策的死对陈星宇无疑是件好事。孙策是江东的猛虎,勇猛善战,野心勃勃,一直对让出丹阳郡心有不甘,虎视眈眈。现在离世了,意味着江东短期内不会再有大动作,陈星宇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专心发展自己的势力。
然而,从私人感情上来说,陈星宇却感到一丝惋惜。与孙策虽然算不上至交,但也有过几次交集。从私人角度来说,陈星宇欣赏孙策的豪爽和直率,给陈星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这位江东小霸王儿戏般的英年早逝,陈星宇不禁感慨世事无常。
“孙伯符啊孙伯符,你这一走,江东的天可就要变了。”陈星宇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江水,喃喃自语。
孙策死后,他的弟弟孙权继位。这位“碧眼儿”虽然年纪轻轻,但心思深沉,手段狠辣,远比他哥哥更难对付。陈星宇对孙权并不熟悉,但从记载中得知,此人擅长权谋,喜欢玩阴的,肯定是个难缠的对手。
“孙权上位,江东的政策肯定会有所调整。”陈星宇对身边的郭嘉说道,“我们的商队在江东地界活动,恐怕会遇到不少麻烦。”
郭嘉点头附和:“主公所言极是。孙权此人,心机深沉,不可不防。”
陈星宇冷笑一声:“防?当然要防!不过,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无脑发展自己的实力。等我们足够强大了,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渣渣!”
趁着孙策去世后江东的短暂混乱,陈星宇抓住机会,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流民。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曹操、袁绍、刘备等人打得不可开交,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南逃。陈星宇看准这个机会,下令开放丹阳郡的边界,收拢流民。
“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愿意来,我们一律接纳!”陈星宇对手下的官员说道:“人多力量大,有了人口,我们才能发展经济、扩充军队。”
在陈星宇的号召下,丹阳郡很快涌入了大量流民。这些流民中,有农夫、工匠、商人,甚至还有一些落魄的士族。陈星宇对他们一视同仁,分给他们土地和工具,帮助他们安家落户。
短短几个月内,丹阳郡的人口就从十几万激增到了二十多万。人口的增加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丹阳郡的经济迅速复苏,开垦的农田大幅增加,手工业也蓬勃发展。
有了充足的人口和经济基础,陈星宇同时开始谋划进一步扩张。下一个目标,就是毗邻丹阳郡的吴郡。
吴郡地处太湖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江东的重要粮仓。陈星宇早就对这块肥肉眼馋不已,只是之前碍于孙策的原因,一直没有行动。
如今孙策已死,江东内部权力更迭,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陈星宇召集众将,郭嘉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黄忠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渡过太湖,突袭吴郡。吴郡的守军毫无防备,很快就被陈星宇的军队击溃。
占领吴郡后,陈星宇并没有大肆杀戮,而是采取了怀柔政策。下令安抚百姓,减免赋税,很快就赢得了吴郡民众的支持。
拿下吴郡后,陈星宇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了丹阳郡和杭州一线,整个太湖都被他收入囊中。整个势力范围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北边有宽阔的长江作为屏障,南边是钱塘江,东面是海,陈星宇只需防守西门就可以了。
为了巩固新占领的地盘,陈星宇下令在太湖沿岸修建防线,部署重兵。
除了军事上的部署,陈星宇还抓紧内政的发展。他任命了一批能干的地方官员,负责治理新占领的地区推行夷洲的模式。同时,还鼓励商业发展,利用商队散播消息,吸引各地的商人前来贸易。
看着日渐繁荣起来的丹阳郡,陈星宇和郭嘉也难得悠闲的在城墙上散步。
“只有经济繁荣了,我们才能支撑起强大的军队。”陈星宇对郭嘉说道:“未来的天下,是经济和军事,以及科技的三重较量。可惜现在这个世道明白这些的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