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在郭子兴军中,都是争宠斗狠,希望继承他们的位置和权势。唯有老朱,看穿了他们的虚实,不屑于他们的作为,知道他们成不了大业,于是单枪匹马回到老家招人。
淮西二十四将,就是老朱在老家招的一群人里面脱颖而出的二十四个!
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睁眼瞎或者傻子,说老朱没有郭子兴的帮忙,没有个好岳父,早就挂了。
这群人不是文盲就是傻子!
老朱不是作战勇敢,郭子兴会把老朱升为亲兵,还把马姑娘嫁给他?
做梦!
郭子兴那是想要拉拢老朱,让老朱替他卖命,替他儿子卖命呢。
而郭子兴给出的是什么呢?
不过是一个义女罢了!
义女,别说在乱世了,哪怕是在太平盛世,在古代那也是用来利益交换的筹码而已,无足轻重。
老朱有了名气之后,立即舍弃了在郭子兴军中的一切,回老家招人去了。
后来老朱麾下将星如云,谋臣如雨,都是老朱一路上自己招到的,然后自己培养起来的。
郭子兴提供了什么助力?
就算前期给了老朱一个平台,但后来郭子兴i自己在濠州混不下去,跑去投奔老朱的时候,老朱是怎么回报郭子兴的?直接把兵权交出,奉郭子兴为主。
别说老朱的这个举动是作秀还是什么,君子论迹不论心!
除了老朱,有几个人能有这种魄力、勇气和格局?
面对陈友谅和张士诚、北元的夹击,朱元璋清楚知道各方势力的虚实和反应,做出了先陈友谅后张士诚,最后北元的正确策略。
面对自古以来从未有“北伐”成功的案例,朱元璋制定了先取山东,然后河北山西等地,最后进军元大都的正确战略,最终成功实现,成为中华文明有史以来第一次北伐成功,前无古人,后面估计也不会有来者了。
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老朱也没有志得意满,而是依旧冷静的制定各种政策。哪怕面对倭寇的挑衅,老朱也没有怒而兴师征伐,而是果断先海禁搞发展。
中年,老朱丧妻丧孙、晚年又接连丧子,太子朱标都提前病逝,但老朱糊涂了吗?
依旧没有!
功勋被拔除,诸王被安顿,四方夷狄被摁住。
到了驾崩前的一年,江南士绅读书人联起手来搞科举,老朱依然清醒冷静的可怕,一眼就看穿了虚实,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弥合的战略高度,发动了最后一次大案:”南北榜案“!
抛开老朱性格不谈,单论老朱个人能力,简直就是古代帝王将相的天花板存在。
哪怕是七世纪最强生物的李世民,在个人能力上也就是军事能力比老朱强那么一点。李世民100分满分,老朱可以拿98分。
头脑冷静方面,李世民都比不上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