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城外,幽州军大营。
在夏军封锁消息的第三日,河套战事的结果,也飞到了刘虞的案牍上。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啊!”灯火通明的帅帐内,一向温文尔雅的刘虞,神色暴躁。
他拿着密函,反复看着上面的文字,和文件密语,面露不可置信之色。
河套战事,不止是夏军,和鲜卑人两方的事。
南方的大汉,也在时刻关注着,甚至那些关心天下大事的世家大族,和各地方势力,也多有留意。
因为他们都知道,河套决战的胜负,不但关系到整个北方,整个天下的局势,也关系到中原汉人的生存形势。
若胡人联军胜出,到时百万铁蹄,便能跨过黄河,顺着河套雪原,直扑关中。
到时哪怕是大汉这个中原正统,恐怕也要紧急避险,乃至行迁都之策。
若是李屠夫,全面胜出,大汉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
大汉和各方势力,其实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夏军和胡人联军,两败俱伤。
这是他们内心期望的,但同时理智又告诉他们,这种幻想,是奢望的。
因为,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以河套战事的惨烈程度,也必然会有一方败亡。
到时无论是夏军还是胡人联军,胜出的一方,必然会吞并失败的一方,强者愈强...
可以说,河套到胜负,不管胜负如何,对大汉都不是好兆头...
但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战况利弊,该有的监视,该有的情报,必须传递。
在河套战事结束,不过五日的时间,刘虞便收到了并州耳目的情报。
同时,也将和连战败的前因后果,摸了个清楚。
刘虞搓着手,在帅帐中来回踱步:“和连他们是干什么吃的,百万联军正面决战,还能被李屠夫击溃!”
“简直就是废物,一群天生的废物,怎么就不多支撑一段时间啊...”
“砰!”刘虞心中恼,将密函重重的拍在案上:“就算是百万头猪,也不至于如此啊...”
“可恨...可恨...实在可恨呐...”
这一刻,刘虞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乃至心生惶恐。
李屠夫决胜,如今从北方抽身,三十万主力战兵,将往何方?
是趁着胡人仓惶撤退的机会,追亡逐北,征服草原和大漠?
还是长驱直入,南下洛水,攻掠关中,围猎洛阳?
但无论如何,无论李屠夫最终如何抉择,对大汉来说,都不是好兆头。
因为以夏军展现出来的实力,和李屠夫展现出来的枭雄心性。
若是再让其吞并草原,降伏鲜卑这头猛虎,李屠夫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檀石槐,夏军会成为下一个北方霸主。
至于夏军能否降伏鲜卑,能否征服草原,这一点不但刘虞深信不疑,就连大汉朝廷,也深信不疑。
看看曾经的南匈奴,现在的河套八旗奴兵,便知道李屠夫,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有多强...
这是有先例在的,也是有着丰富的治理,和统治经验的。
汉庭没有能力,解决北方胡人问题,不能根除游牧民族的威胁,不代表夏军做不到。
至少匈奴八旗制度的成功,便让各方有识者认识到了,李屠夫的魄力与手腕。
“唉!”刘虞一想到大汉,将来要面临的困境,心中就止不住的哀叹:“鲜卑败亡,李屠夫胜出,这北方恐怕是要彻底变天了...”
“大汉的出路...在哪里...我等的出路...又在哪里...”
鲜于银同样神色沉重,却改变不了当前困顿局面,只能破口大骂:“狗日的鲜卑杂种,他们平日里与我等对阵,精明似鬼,奸滑若狐...”
“怎么一遇到李屠夫,就变成了弱智,如此低能...”
“在河套雪原,在李屠夫选定的时间和战场,与夏军决战,他们的脑子被狗啃了吗...”
“豚彘一样的东西啊...檀石槐一世英名...怎么能生出和连这等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