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悬疑推理 > 暮雪孤翁悲离歌 > 第400章 寒夜谋新业路长,向阳村启锦前程

第400章 寒夜谋新业路长,向阳村启锦前程(1 / 2)

寒夜谋思业路长,夫妻商策志如钢。

手作工坊初成日,笑看朝阳梦正翔。

夜,如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沉甸甸地压在小村庄的上空。李秀才将最后一盏煤油灯拧暗,那昏黄的灯光宛如即将燃尽的烛火,在黑暗中微弱地摇曳着,仿佛下一秒就会被这浓重的夜色吞噬。房间里,那盏饱经岁月沧桑的煤油灯,灯罩上满是烟熏留下的斑驳痕迹,玻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透亮,变得模糊而黯淡。

竹床在清冷的月光下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好似一位年迈的老人在低声叹息,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张山翻了个身,身下的草席随之发出窸窣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生活中细微却又沉重的抱怨。“那老支书说的宅基地政策你琢磨没?”他的声音带着刚抽完旱烟的沙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竹床边缘的毛刺,那毛刺扎得手指微微生疼,就像生活里那些不经意的刺痛,提醒着他生活的不易。

李秀裹紧了身上补丁摞补丁的薄被,那薄被上的补丁缝补得歪歪扭扭,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她无数个夜晚的心血。她望着窗棂外摇曳的树影,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镇上。“前儿去镇上办事,看见粮站门口贴着《土地管理法》宣传画。说是要鼓励利用闲置宅基地搞经营。”她忽然翻身面向丈夫,麻花辫扫过张山的肩膀,那辫子因为长期缺乏营养,显得干涩而粗糙,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咱东屋小店旁边那块空地,要不改成前店后坊?”

张山沉默了片刻,从枕头底下摸出皱巴巴的卷烟纸。那卷烟纸已经被揉得不成样子,就像他们此刻并不明朗的生活,充满了褶皱与不确定性。火柴划过磷面的瞬间,“呲啦”一声脆响,火花在黑暗中闪烁了一下,照亮了他脸上深深的沟壑,那沟壑是生活的重压刻下的痕迹,记录着他多年来的艰辛与疲惫。“可盖砖房得买水泥,供销社的水泥涨到三十八块钱一袋了。”他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上回借二舅的钱还没还清呢。”

李秀盯着跳动的火苗,那火苗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温暖而又脆弱,仿佛只要一阵微风就能将它吹灭。忽然,她想起了什么似的坐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柱子他们合作社不是在搞集资吗?”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仿佛看到了生活的转机。“我听说每户入股五块钱,年底能分三成红利。”

张山嘬着烟圈,没有吭声,烟雾在月光里散成游丝。窗外传来远处拖拉机突突的轰鸣,那是村里的运输队连夜往县城送菜。那拖拉机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却又像是一种催促,催促着他们改变现状。李秀忽然压低声音,神秘地说:“我打听过了,信用社有个‘支农周转金’,只要村长担保就能贷五百块。”

张山的手指猛地一抖,烟灰簌簌落在草席上。“五百块?那得卖多少斤糍粑才能还清啊!”他的语气里带着担忧,但眼底却有一丝微光闪烁,那微光里藏着对未来的一丝期待,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李秀却笑了,伸手把丈夫的烟灰缸往床沿挪了挪。“你忘了去年腊月,县城百货公司一下子订了八百个竹篮?”她掰着手指头算账,那双手因为长期劳作,粗糙得像老树皮,布满了裂纹和茧子。“要是把东屋改成作坊,再雇上三个婶子,一个月能编两千个——”

“两千个?”张山的眼睛瞪大了,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那得多少竹子?”

“后山老张家的竹园荒着,我跟他商量好了,按市场价收购。”李秀从枕头底下摸出个皱巴巴的本子,借着月光翻给丈夫看。那本子的封面已经破旧不堪,纸张也泛黄发脆,上面记录着她的各种想法和计划。“你看,这是我画的改建图。把土墙推倒,换成红砖砌的柜台,再开个后门直通院子,游客能直接进作坊体验编竹篮。”

张山凑过去,借着烟头的红光辨认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这柜台要多宽?”

“三尺半,正好能摆十个竹篮。”李秀用指甲在图纸上划了道线,眼中满是憧憬。“再在后头支个土灶,现炸芝麻饼给游客尝。”她忽然想起什么,兴奋地说,“对了,柱子说县外贸局在收草编工艺品,咱要是能接上这茬,说不定还能出口呢!”

张山掐灭烟头,重重地咳了几声。“出口?那得雇会说洋话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