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830章 给刘渡舟治病,要不要提前推动专利法?(二合一章)

第830章 给刘渡舟治病,要不要提前推动专利法?(二合一章)(2 / 2)

“你家里有人照顾的话,我们就不来了,要是没人我们就派个人过来。”

“这什么话啊,我家里当然有人了,现在他们只是出去上班去了而已。”刘渡舟说道。

方言对着孟济民点点头,示意他可以去捡药去了。

孟济民也不废话,当即就拿着方子出门去了,关键时刻方言还是喜欢用他们这些老伙计。

孟济民并没有因为去跑路捡药,就感觉自己丢面子了,反而是觉得方言对他信任。

接着方言一边给刘渡舟按摩,一边对着他说道:

“您啊这几天就躺在硬板床上静养,待会儿针灸完了,您上厕所蹲一蹲应该没啥问题,只是不要弯腰提重物,预计三天疼痛消失,一周内可以恢复完全正常。”

刘渡舟听到方言的话,笑着说道:

“好,一切都听方大夫的。”

现在他感觉随着方言的按摩,自己的腰上的紧张感正在减少。

方言这时候对着老范说道:

“好了,老范过来针灸吧。”

老范这会儿早就准备好了,按照刚才方言说的位置,开始给刘渡舟下针。

另外一边看着一切的岳美中教授说道:

“我听老程说了,昨天在学鬼门十三针,学的怎么样?”

副班长李正吉说道:

“学了一半。”

宋建中说道:

“那针法挺玄的,咱们也没机会去找病人试试。”

萧承志这会儿说道:

“岳教授,要不明天你带我们去精神病医院吧?”

岳美中一怔:

“嗯?精神病院?”

萧承志说道:

“对啊,鬼门十三针就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比如什么癫狂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之类的。”

“北大六医院或者安定医院都行。”

萧承志说的这两家医院,是京城很有名的两家精神病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创建于1942年,是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的神经精神科,这家医院已经在精神医学领域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临床医疗、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内知名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嗯……之前和方言一起回城的汪泽教授,就在这家医院上级单位的医学院里。

至于安定医院,其前身为1914年北洋政府京师警察厅创建的疯人收容所。

1949年被卫生局接管,当时改名叫红卫医院,前些年又改名字叫安定医院了。

岳美中听到萧承志的话,说道:

“你可高看我了,那两家医院和我们学校没有任何直接合作关系,让我办这事儿,你还不如让我上街给你抓个精神病人呢。”

萧承志挠挠头,有些尴尬。

一旁已经被扎好针的刘渡舟说道:

“学习委员嘛,想办法给班上同学提供学习的场地,是好事儿,不过这个鬼门十三针使用还是要小心的。”

“这个讲究个缘分,不是你去找目标病人,你治不好人家,这就变成了拿人家练手了,这样影响不好。”

“而且鬼门十三针也不一定所有精神病都能治好,如果他真有那么神,早就普及了。”

老范站起来说道:

“没错,那个楚乔南自己都没保证,针法可以治疗所有精神疾病,而且里面还有不少禁忌,按照我们道医的说法……还得讲究个因果报应。”

这话点到即止,老范说道:

“我可不是讲封建迷信哈,这个是文化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

方言看了楚乔南那本书里的东西,里面还有很多规矩。

比如冲犯太岁的人,这年鬼门十三针就不能碰。

还有一些时间上的禁忌。

有些看起来像是封建迷信,但是加持过后,方言一推算,其实和五脏六腑的气血经络运行也有关系。

从天星十二针的一些禁忌和施展手法就能看出来,他们是故意把一些禁忌包装过的,熟悉之后就能摸到一些规律。

当然了也不是完全能摸懂,比如画符念咒方言就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可能和祝由心理上的作用有关系。

就像是三哥那边还有人通过打坐,把自己身上的疾病给治好的,这要么解释他是骗人的,要么就只能解释是心理暗示起了作用。

这时候门被推开,孟济民从外边回来了。

他的出现打断了现场的话题。

孟济民一进屋,手里拿着药对着方言说道:

“药买回来了。”

“多少钱?”躺着的刘渡舟问道。

孟济民笑呵呵的说道:

“嗐,刘老师您就甭客气了,下次您请我们吃顿饭就行了。”

刘渡舟一怔,然后笑着说道:

“行啊,等我好了,请你们在家里吃饭。”

这时候刘渡舟又看了一眼手表,说道: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你们赶紧去上课吧。”

孟济民说道:

“我给你把药煎上吧!”

岳美中说道:

“我来吧,你们去上课就行了。”

众人听到后,纷纷答应下来,然后和两位教授告辞,接着走出了教师宿舍。

下午的时候,方言因为没有参加见习,所以讲课也没他的事儿。

等到下课的时候,岳美中已经回来了,还把老范的银针也带了过来。

接下来两堂课,一堂思想政治,一堂《伤寒论》精讲。

放学的时候,方言听到广播里在播放“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广播。

方言这才想起,这是正在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

去年预热了一次,老爹老丈人他们都在参加。

这次大会通过《1978-1985年强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表彰先进科技工作者。

一直从3月18日,开到月底的31日。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论断,为不少的高材生摘除“H五类”标签,这次过后又会涌现出不少的人才。

未来什么人最难得?

人才!

接下来一些推动中医研究生的计划又会吸引到不少的中医人才。

就比如一些“H五类”的家传中医,也是有机会来考研究生了。

就是不知道,这么重视科技人员,能不能提前把科技专利法给弄出来。

原来的专利法首次颁布是在1984年3月12日。

等到1985年4月1日才正式实施。

算起来这时间真是太久了。

能不能把进度加快一点呢?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想要推动专利法颁布,推动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必须深度结合时代特征,还有利用自己的资源。

这可不是和领导知会一声就行的事儿。

得用策略,必须要形成大势,最好是让上头赚到大量外汇,然后又因为这专利吃亏……

方言开始发散思维。

“方哥,想什么呢?”这时候一旁的张延昌把方言从思绪里拉了回来。

方言回过神,指了指学校的喇叭,说道:

“哦,听广播里说的事儿,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在想对咱们有什么好处没有?”

张延昌说道:

“当然有好处了,咱们这种大学生也是知识分子,现在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了。”

“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说,我们工人了。”

方言笑着摇摇头,再过上十几年,估计让张延昌再说这句话,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了。

不过现在确实是社会地位提高了。

接下来,方言去拿了车,然后朝着家里开去。

今天周一,估计下午大概率有香江的电报。

果不其然,回到家里的时候,方言就在门口邮箱里看到了好几份电报。

有香江的,有上海的。

香江的有乐苗的,还有周兆琴的,上海则是二姐的电报。

周兆琴还是两份。

方言也不知道她哪来那么多话要说的。

一边拆开信封,方言一边往家里走。

刚进家门索菲亚的车就到了,她和安东过来学习。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先进屋,我先把电报看了再给你们上课。”

“好。”索菲亚和安东同时说道。

方言到书房里把四封电报拆开看了。

先是二姐的电报,上面说最近的生活情况,认识了一些新同学,这边的人都还挺不错的。

特别提到她的一科的某个教授也是南通人姓朱,还认识方言老丈人朱光南。

对她还颇为照顾,现在逐渐适应了上海的生活,一切都很好,让家里人注意身体,让方言好好照顾朱霖。

反正都是家长里短的,二姐自从回来一次后,从之前电报冷漠态度,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开始有了点人气了。

方言想了想,把这封电报捡好,等会吃饭的时候,给家里人看。

接着就是乐苗的电报,主要是说现在香江那边的事儿。

第一件事儿,她看了香江的报纸,拍摄方言电影的武师刘佳良对方言出言不逊,这事儿被曝光了出来,她比较关心方言的心理健康。

方言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老胡让报社记者在香江那边报纸上写了什么内容。

然后就是关于方言他们的香江广告,现在虽然药品都还没开始铺开,带是广告已经开始打了,好多人都到药店来询问有没有货品。

乐苗感觉老胡提前造势弄太早了,有点浪费钱的意思。

此外,乐苗接触到了股票,他通过证券经纪商渠道参与了股票交易,感觉像是赌博,不过身边的同学有点钱的,好像都在炒股。

方言这才想起,香江股票市场历史悠久,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有股票交易活动。

到20世纪70年代,香江股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

当时香港有多个证券交易所,如香江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等,为投资者提供了股票交易的平台。

在两年后,也就是1980年,香江四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江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方言暂时没打算去股市浪的想法,1978年国内仍视炒股为投机倒把,若他有大额资金涉足港股,可能被举报“利用资本主义手段敛财”,危及中医药国际化布局,而且关键是……他也没大额资金。

还是做好手下的事儿最好。

看完了乐苗的电报,方言又看向了周兆琴的电报。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