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瞬间,她想起了当初梁衡道说过的话,除了心中苦笑却也无可奈何。
不是她矫情,而是她明明察觉到这样不对,却因为身在其中而难以做出改变,只能暗自感慨罢了。
两日后,养精蓄锐的两万轻骑离开九原,在王怀德派出的向导指引下向东直奔朔州而去。
朔州距九原五百余里,沿途也非一马平川。
为求隐蔽,云绫下令大军避开大道,专挑鲜有人迹的小道而行。
如此一来,大军行进速度自然慢了下来,不过也在五日后赶到了朔州城下。
朔州与雁门关本是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不过自从当年雁门关大战后,朔州便落入了北凉之手,直至如今。
因着赫连楚山兄弟几乎是以倾国之力南下,朔州又地处后方,是以并无多少守备力量。
骤然见到云绫大军,朔州守军明显非常慌乱。
云绫此番本就是突袭,一到地方大军立时四散开去,将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而后,她又命麾下士卒喊话劝降,一句句皆是王师北上收复失地、解救汉民云云。
这一招极为见效,因为朔州城中本就有不少原大周百姓,虽失陷北凉多年,却仍有不少人心念故国。
加之大军四面合围,求援使者也被暗中的影卫斩了脑袋扔到城下,城中那区区三千守军很快便放弃了抵抗。
大军入城,云绫第一时间便将守军尽数缴械收押,又见了城中大户代表,好言安抚一番,让他们出面安民。
得知来人是谁,那大户代表顿时激动莫名,不断念叨着终于不用再怕北凉人了,旋即又领着百姓高呼“玉女神剑”之名。
云绫这才知晓,她的名号竟已传到了朔州这等偏远之地。
好不容易劝走了百姓,云绫一面派兵维护城中治安,一面令燕十七急赴雁门关寻人。
寻谁?
却是在长安之时云绫为夺取雁门关后谁人守卫而烦恼,最后是云绮为她解了后顾之忧。
早在云绫出发之前,云绮就已先一步北上了。
她与韩成章常年镇守雁门关,在雁门关守军和附近山野豪侠中自是威望不小。
她曾收到韩成章族兄韩承文的消息,言说并州失陷后,这位原涞源县令带领幸存的涞源守军躲入深山之中,一面袭扰叛军粮道,一面收拢各处溃兵。
消息传来时,韩承文麾下已聚拢了两三千人马。
云绮自信有这两三千人马在,她可以兵不血刃拿下雁门关并坚守数月时间。
对于韩承文,云绫印象里此人像文人多过像武人,未曾想竟能在叛军腹地拉扯出这样一支兵马来,当即便同意了云绮的计划。
如今朔州已下,下一步便是雁门关,云绫自然需要提前与云绮取得联系。
傍晚前后燕十七便回来了,同时也带回了云绮的消息。
云绮已与韩承文会合,麾下竟已有了五千兵马,俱是并州失陷后从各地收拢的溃军,虽算不得精锐,却也都是战场幸存下来的好手,战力不容小视。
并且,云绮还与雁门关中的一位旧部搭上了线,那旧部手下有数百当初迫不得已降敌的雁门关守军,闻知王师将至,皆愿为内应。
燕十七去时,云绮与韩承文已领军埋伏于雁门关南面山沟中,只等云绫大军一到便发起攻势。
朔州去雁门关仅六十里,一路地势平坦,快马半日便能赶到。
念及在朔州并未动刀兵,云绫当即决定连夜奔袭雁门关,教燕十七去与云绮联络,约定平旦之际行动。
待燕十七去后,云绫迅速集结兵马,从本部四千人中分出一千人守备城池,随即大军直扑雁门关而去。
雁门关南面山沟,临时营地。
燕十七去而复返,云绮当即问道:“可是小六有了决定,何时行动?”
“姑娘有令,平旦行动!”
“好!”云绮抚掌叫好,眼中燃起汹汹战意。
这时,一旁的韩承文道:“既然时辰已定,我等还需尽快联络关内才是!”
云绮闻言微微颔首,沉声道:“关外兵马由族兄统领,我自潜入关中接应!”
“不可!”
此言一出当即遭到了燕十七和韩承文的齐声反对,只闻韩承文沉声道:“成章虽然不在了,但你仍然是我韩家的未来当家主母,岂可亲身犯险!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年幼的孩子想想吧!”
云绮却是撇嘴一笑,回道:“族兄放心,云绮心中有数。此去不单是为大军内应,也是为了亲手给夫君报仇!”
闻言,韩承文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劝说。
是了,眼前雁门关的守将正是当日临阵倒戈的杨笮,云绮想亲手报仇谁也说不了什么。
半晌,韩承文才憋出一句:“届时擒了那狗贼便是,何至于此!”
云绮却是打定了主意要在战场上手刃杨笮。
见状,韩承文只得无奈应允,燕十七则急急赶回云绫身边通报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