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在那些经济学者看来简直就是垃圾。
但常老二自认,至少自己的这些说法很贴合实际,有助于大兴大明的工商业,这就够了。
常二郎的这番话,令老朱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之中。
不得不承认,常二郎那迥异于常人的脑回路,从大兴工商到将土地兼并联系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一个看似很完美的逻辑闭环,精明的老朱沉思了许久也没能找到理由来反驳。
毕竟这厮这些话说的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倘若自己是地主,有了财帛,十有八九只会去买田地,扩充自己的财富。
可如果转换一个思路,当自己作为一个地主老财,突然发现朝廷大兴工商,而工商业也能够带来财富。
重点是,工商业不再被朝廷视为贱业,那么,换位思考的自己,说不定也会尝试去做做生意。
虽然不比种地稳当,可是收益的确是要远比种地高。
常二郎的这番看似有些出乎预料之外的歪理,仔细沉思之后,总算是在老朱内心的思想钢印上敲打出了一条细细的裂纹。
仔细地思量了许久的老朱,这才缓缓开口道。
“此事,朝廷当谨慎行事,毕竟事关大明千秋之要事。”
“不过嘛,贤婿你的本事,老夫自然是放心的,所以你这上海县的作为,老夫是持支持的态度。”
“你且先做,若是有什么变故,只管传书太子……”
老朱这番话说得很是含蓄,可常升自然是听出了味道来。
想来老朱也有点心动了,可是国之四民的地位,几乎已经算得上是基本国策。
这个时候要站出来抽自己一耳刮子,告诉天下人,朝廷错了,四民中的商人其实也不下贱。
这实在是大大地有损朝廷的威信,所以,认错是不可能认错。
但是把上海县乃至整个松江府拿来作为试点,试验大兴工商业,是否有益于提高大明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觉得合适,那就继续推行也不是不可以,若是不行,及时掉头也不会有问题。
更何况,还有另外一个大问题是,常二郎提出来的天下除天子与太子外,无人不能不缴纳税赋的问题。
从内心来说,老朱其实是很想举双手赞同,毕竟这等于是将大明王朝千秋万载的巨舰上。
那一个显而易见的漏洞用坚固的水泥用水泥封上又用钢板钉死,让未来的大明官吏,连钻空子的机会都没有。
但问题在于,想要推行这一方略,现如今可不是什么好时机。
究其原因就在于,朝廷连续经历了极大的风波,老朱提屠刀的手这两年来都砍脑壳砍得有点手酸了。
朝廷现如今很缺乏官吏,在这个时候一切都应该以稳定为主,择机行事。
至于那些王公贵族是否缴纳税赋的问题,常老二那番话让老朱觉得很对。
除了天子还有太子之外,你们既然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和继承人,凭什么不缴纳税赋?
何况,自己所收上来的这些税赋,都是在考虑着该怎么用之于民,而不是用在享乐上。
所以,老朱自然不觉得常老二这番话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