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政治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同样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十有八九也是政治问题。
无巧不成书,西面的甘镇和东面的韩城出现的问题出奇一致,都是因为经济问题。
其实在正常汇报公文之后,甘肃巡抚张应辰另外给张顺附了一封私信。
私信的内容正如和张顺、洪承畴、吕维祺、钱守廉一干人猜测那般,这几处土司造反,还真是与茶马互市有关。
原来大明开国之初,北方残破,百业凋敝,是以茶贵马贱。
“凡上马每匹给茶四十斤,中马三十斤,下马二十斤。”
等到洪武二十二年,一向“抠门”的朱元璋都不得不下令:“诏茶马司仍旧,准其定价。”
“上马一匹与茶一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驹马五十斤。”
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价愈高,茶价愈贱。
究其根本原因,是牧民生存环境恶劣,无论是人口还是牲畜都孳生缓慢,比不上内地的发展速度。
随着四川、湖广等地稳定下来,大量茶叶被生产了出来,而番地牧民消费市场并没有显著扩大,马匹的畜养也没有大量增多,所以导致茶贱马贵,朝廷“官法”得不偿失。
官收官运官售的“官法”败坏以后,刚巧名臣杨一清任三边总督,又尝试采取“招商中茶”法。
其法即为招商运茶,每一千斤茶,运至茶马司,给银五十两。
其中茶钱二十五两,加工和运费二十五两,商人有利可图,而朝廷亦有利可图。
要是外行人听起来这话,定然莫名其妙。
商人有利可图还能说朝廷定价合理,那么朝廷作为出银子一方,又如何有利可图呢?
原来这时候一匹上马价格大概在十两银子左右,若是以茶换马,大致在六十七斤左右。
若是以银计价,实际上六十七斤茶叶才合三两三钱五分,不过是银子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根本原因就是大明对茶叶的垄断,造成了茶价的虚高,这也是后期茶叶走私贸易猖獗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这种走私贸易,都是以大宗商品以物易物为主,若是没有人内外勾结,断然不成。
这些内外勾结之人,在西宁为东祁、东李两家土司,在庄浪则为鲁氏土司。
他们一边背靠大明朝廷,一边挖大明朝廷的根基,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过高的估计。
等到陕西三边四镇被义军锤爆以后,他们才赫然发现,原来离了大明他们什么都不是。
茶马司停了,没有人缉查私茶,聊胜于无的茶马互市也没了,一切看起来非常美好。
然而茶商和番人的交易,自然也不需要掮客从中再扒一层,结果什么东祁、东李和鲁氏等“名门望族”都“失业”了。
别看他们手底下有几千户土民、番民,义军也并没有对他们下手。
若是长此以往,政治上少了朝廷庇护,经济上少了“外快”,这些土司很快就会衰败下来,所以这才有了趁着还有实力的时候奋力一搏之事。
“看来经略青甘,需得文武相济才是正道!”张顺看完书信,不由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