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赶紧说道:“陛下爱民之心,臣等不及也。”
朱载坖没有理会张居正的马屁,而是拿出了几枚银币,这些银币是从海外来的,主要是佛郎机的本洋,说是银币,其实由于铸造工艺的粗糙,实际上一种打制币,确切的说应该属于银块,形制不规则,但重量和成色适当,在海关征税的时候可以直接计重征税。
张居正看了一下这些银元,说个实在话,工艺确实不怎么样,要是大明工匠来制造的话,肯定会比他们造的精美的多,朱载坖也拿出了一些宝源局铸造的银币,无论是成色还是精美程度都比之本洋要好的多。
张居正说道:“陛下莫非是想以此物取代白银。”
朱载坖点点头,废两改元是朱载坖心心念念的事情,为此朱载坖早就在密令文思院和宝源局试造银币,但是朱载坖认为他们造出来的银币都不能达到杜绝假币的目的,所以朱载坖一直没有盲目推广银币。
这次张居正恳切请求推行赋役折银,朱载坖认为此事可以先和张居正交一下底。
张居正问道:“陛下以为,什么时候可以实行银币?”
朱载坖认为实行银币的时机主要在于两点,一就是朝廷掌握了足够的白银,可以向市场投放足够的银币,取代白银的流通地位。
二就是朝廷制造的银币能够被百姓所接受。在朱载坖的计划当中,大明未来的小额交易就是银元和铜钱,大额交易就是银票,这样一来,朝廷征收赋税、支付费用,都使用朝廷铸造的钱币,可以从其中获取钱息,同时将货币主权牢牢掌握在朝廷的手上。
张居正赶紧说道:“此诚千秋万代之法也!”
朱载坖摆摆手,现在的情况是外国的这种打制银币实在是太过于粗糙,也容易被仿制,天下之大,总有胆大妄为之徒,连铜钱都有私铸的,何况银元的,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私铸银元,会使得币制混乱,朝廷废两改元的计划彻底破产,这也是朱载坖迟迟不敢下定决心大规模铸造银币的原因。
毕竟现在按照银两的成色和重量来交易,百姓们还是能够接受的,一旦废两改元之后劣币风起,会导致百姓对于朝廷再次失去信任,之前的宝钞就已经使得大明百姓对于朝廷极其不信任了,要是再搞出什么差错,那麻烦就是大了。
张居正倒是很乐观,他认为废两改元不必一蹴而就,应该尊重民间的习惯,即便是铸造银元,也先以重要和成色来区分,再徐徐推动,同时设置密押等防伪措施,提高民间制造假币的难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