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法国人等不起了吧。以今年的动员潜力来算,法国只有德国的一半。他们早就把打赢德国的希望寄托在俄国身上,这几年花血本扶持俄国。俄国投桃报李,也处处配合法国的行动。”
确实,没有法国的鼎力支持,俄国不可能缓过来。那场大战,俄国几乎崩溃。法国资本大量投资破产的俄国,才让他们缓过来。当然法国的扶持也是基于俄国有这个潜力,换一个国家也扶不起。
德国不但人口比法国多50%,而且更年轻,工业化水平更高,钢产量是法国的两倍,比法俄加起来都多。法国提前老龄化,搞殖民现在都没有人口,在湄公河流域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结果涌入大量华人移民去开荒,输出大米是第一大产业。
所以法国要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越早越好,越晚越没机会。这个时间点就看什么时候俄国准备好了。
但要让俄国下场配合,就必须要让俄国得到利益,巴尔干的利益英国不可能给,因为英国不可能再次接受俄国向黑海方向扩张。
“难道俄国是纯粹想跟德奥打一仗,目的是为了从德奥手里夺取波兰?这不现实啊!”
“如果是高加索呢?”
李许国问道。
刘勇强沉吟:“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土地加巴库的石油。以及高加索地缘带来的战略安全?”
确实有点可能,奥斯曼占据高加索地区对俄国的威胁很大,背后再站着德国,那就是非常大。
似乎也不足以让俄国冒直接跟德国开战的风险。
“如果再加上巴格达呢?”
李许国道。
刘勇强马上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旦德国被驱逐出巴格达,肯定是英国第一个抢占这里,他不允许德国侵入波斯湾,同样也不可能允许俄国侵占这里。”
李许国道:“英国可能不允许,但法国未必啊。”
刘勇强沉思了片刻,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法国以支持俄国夺取巴格达地区为条件,让俄国这次坚定的跟法国玩一把大的。法国不想错失这次时机,再等下去,法国人只能彻底放弃阿尔萨斯和洛林了,这都两代人了,普法战争后的一代一旦彻底离开人世,谁还会记得阿尔萨斯和洛林,最后一课没那么大威力。
保加利亚打赢塞尔维亚不一定能拿到想要的土地,俄国打败奥斯曼帝国,却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就是区别。所以只要俄国有能力从德国手里夺走巴格达,法国在背后支持,英国想不认也不行。这样俄国就能避开黑海,通过巴格达铁路这样的陆权方式,将势力扩大到波斯湾。或许俄国看清楚了,搞海军,玩舰队,永远不可能取得突破,索性换一条赛道,搞陆权试试。
“所以说英国可能做了一点保证,法国给了俄国更大诱惑,俄国则想在这个保证基础上更进一步。如果英国为了防止俄国进入巴格达,必然也要参战,从德国手里提前抢过来,这对法俄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英汉同盟的卷入,会让他们稳操胜券。为此大不了俄国不要巴格达,彻底打崩奥斯曼帝国,同样能得到足够补偿。”
“陛下英明。”
“看来这一战不可避免,对法俄来说,在英国压制德国的大背景下,这次危机确实是一次最佳动手时机。万一德国跟英国和解,这样的机会就彻底错过。所以这两国急于动手,保加利亚跟塞尔维亚事件只是一个引子。哪怕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达成协议,法俄也不会认,目的就是激怒德奥。”
所料不错,法俄态度坚定。在保加利亚拒绝从北马其顿撤军的情况下,俄国发出通牒,开始动员军队。
奥匈对俄国通牒,一旦俄军开进保加利亚,就意味着对奥匈宣战。随即奥匈也开始动员军队。
奥匈的动员引发法国动员,法国引发德国动员。
一周之内,法俄同盟,德奥同盟同时开始动员,战争列车启动了。
“咦,英国人没有任何表态?”
两大同盟动员的同时,英国人罕见的没有表态。
英国似乎有意避免加入这场大战,上一场战争是英俄对决,英国付出的代价太大,一代人流干鲜血,这种程度的牺牲,让英国不想再打一场这样的战争。最重要的是,英国现任首相又是张伯伦。
英国不参战的话,大汉想参与都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