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222章 孤立一点都不光荣

第222章 孤立一点都不光荣(1 / 2)

英国跟大汉即将进行同盟条约修订的消息一公开,大汉报纸一片唱衰声音。

一些前清时期的遗老遗少都跳出来反对,久不露面的李鸿章写了一篇妙论,纵论国际形势,对比战国争霸,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认为德国跟大汉远隔千里,没有领土争端。大汉跟英国在加拿大接壤,互有利害关系。

大汉的舆论让英国感到压力很大。

“殖民地政策必须进行修订,这是阻碍我们跟大汉帝国关系的最大障碍。”

索尔兹伯里在议会发表言论,引起轩然大波。

报纸上还是一片种族主义论调,主要涉及加拿大,加拿大政策上跟美国亦步亦趋,连宅地法都学了过去。在排华问题上也一直试图跟进,都被大英帝国压着。不过除了华人,加拿大成功跟日本达成了君子协定,日本人主动放弃向加拿大移民,不给日本国民发放去加拿大的护照。

即便有人头税这种制度,大汉移民还是不断涌入加拿大,因为这里谋生容易,虽然种不了地,但在各大口岸,都能看到做小生意的汉商,做工的华工。美西六州并入加拿大经济网络后,做生意的汉商更多了。华人人口在哥伦比亚省已经接近一半,是人口最大的族群。

澳大利亚的华人劳工也很多,澳大利亚的水果业已经被华人垄断,其中涌现了不少百万巨富。澳大利亚华人人口虽然不多,但也超过了十万。尤其战后,涌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华工陡增,因为那些年轻的牛仔死了太多,导致劳动力紧缺,工资比国内高四五倍。

索尔兹伯里自然关心殖民地的利益,可更关心的是本土的安全。

“如果再不废除不合理的政策,将会把强大的中国推向我们的敌人。大英帝国在地球上将没有一个盟友!”

跟大汉的同盟太重要了,至少比英日同盟重要十倍。因为统一后大汉的国力怎么算都是日本的十倍!

“大英帝国不需要盟友,光荣孤立的时代才是大英帝国最荣光的时代。”

“光荣孤立真的光荣吗?你们真的想跟所有国家为敌,让所有帝国开着他们的战列舰登陆英伦三岛?”

本土的安全压倒一切,殖民地的利益只是次要的。甚至为了限制澳大利亚的扩张行为,当初法国占领了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后,很快被澳大利亚的昆士兰殖民地赶走,取名新爱尔兰殖民地,结果英国立刻制止,英国政府立刻直辖。再后来,直接放弃,交给了大汉,建立了小脚岛殖民地。英国宁可不要,也不愿意殖民地擅自扩张,以免发生美国那样的情况,美国就是因为自己往西部不断扩张,最终摆脱了英国的控制。

但如果过于损害殖民地的利益,又会让殖民地跟本土离心离德,帝国有可能土崩瓦解。

而且殖民地有自己的法律,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南非都是自治领,也就印度还没有得到这个权力。

最后索尔兹伯里成功说服议会,但必须通过与殖民地政府协商,在殖民地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改变这些政策。这些老政客们,可太害怕失去殖民地了。尤其是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能为女王而战的基本盘。

英国开始了对殖民地的游说活动,亲英的殖民地政客,开始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议会中推进废除限制华人移民的法案,但他们自己都不情不愿,所以进度很慢,几乎看不到成功的可能。英国舆论也普遍不支持,要向一个东方帝国妥协,这太丢人了。大英帝国才刚刚打赢了俄国,根本不需要任何帮助。

这时候德国也知道英国推动的这场同盟条约修改计划主要就是针对德国的,德国跟中国不接壤,德国的种族主义绝不比英国少,德皇可是黄祸论的鼻祖。但出于防备英国的目的,德国外交官也试图跟中国靠近。

大汉帝国那50艘战列舰还是很有排面的,长期位居世界第三,一旦跟大汉开战,德国在菲律宾的殖民地就只能易主。

而且两国之间的贸易扩大也很快,主要是德国人的经济实力增长迅猛,近几年已经超越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工业国,四分之一的商品出口海外,大汉是最大的市场之一。德国的机械,燃料,化工原料都是大汉帝国进口的大宗商品,双方贸易量超过十亿马克。

德国人非常赞成中国传统的远交近攻外交政策,甚至还暗自资助了一些笔杆子,继续在报纸上造势。这样的举动被英国人发现后,进行了抗议,认为德国在中国进行反英宣传。

在英国那边没有动静之前,刘勇强邀请了德国大使,作为主要强国的标志,外交代表都是大使级。大汉帝国建立好几年后,才得到了这样的地位,日本至今还没有。

刘勇强盛赞了德国殖民地对华人移民的保护,在菲律宾生活着几十万华人,德国大使则盛赞在菲律宾的华人堪称移民的典范,他们勤劳忠诚,为殖民地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刘勇强还给巴格达铁路这个英国人的眼中钉烧了一把火,支持德国尽快修建这条铁路,并将伊拉克的石油输送到中国。

“我国的石油勘探至今没有进展,大概是个贫油国。我们的军舰需要波斯湾的石油,这是一项前景广阔的贸易。如果德国能将那里的石油输送到中国,我们会给与关税优惠。”

刘勇强知道中国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也知道就埋在伊犁省,埋在陕北,埋在东北,可特么在哪块他不知道。派去了勘探队一无所获,他也想尽快把石油挖出来发展经济,但这个金手指开不动啊。阿拉斯加似乎也有石油,可在那个穷山沟里呢?谁特么知道。

当初日本人去东北挖油,明明地面上都渗出去了,日本人围着钻了一圈就是不出油,后来新中国在大庆钻出了大油田,听到消息的日本工程师直接切腹自杀,觉得愧于国家,如果他当时成功了,日本或许能打赢战争。而日本人的钻探点据说就差了一百多米,所以找油有时候还得看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