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结束了,这么一场欧亚美三洲大战,法德两个大国竟然能从头到尾置身事外。
这让刘勇强感觉到,历史上的一战发生的有多么的巧合,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不一定会发生。必然要两个军事同盟之间最大的矛盾一起爆发,才有可能出现那种程度的大战,而这次爆发的,并非三大同盟最核心的矛盾。德奥集团和法俄集团最大的矛盾是法国要向德国复仇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领土,俄国向巴尔干扩张跟奥匈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法俄集团跟英汉集团的矛盾,是法俄干涉大汉统一,法国和英国殖民地冲突,以及俄国向地中海扩张跟英国的矛盾,这次爆发的点是俄国跟英国之间的矛盾,其他点都没爆,甚至大汉统一这个大矛盾都被遮掩了。
所以才有了德法一对矛盾最深的国家,竟然能置身事外的奇葩情况。这一战也彻底解决了英俄争霸这个大矛盾,俄国已经彻底失去跟英国争霸的资格,也打断了继续向地中海扩张的可能。
欧洲矛盾将只剩下德法这对大矛盾了,下一场大战如果爆发,那肯定就是德法矛盾总爆发。
英俄矛盾彻底解决的代价惨重,俄国败的确实惨,英国胜的也很惨,先后动员450万军队,其中印度提供了150万,直接军费支出高达80亿英镑,除了第一年少于10亿英镑之外,其他几年都超过20亿,最后一年甚至支出了26亿英镑。现行汇率,1英镑兑换6.43两白银,4.8美元,这场战争的成本不输汉美战争。
战后英国从俄国没拿到半毛钱赔款。
俄国的支出比英国少得多,但也超过英国支出的三分之一,这已经让俄国财政破产,不然不至于崩溃的那么惨。
人员伤亡上,英军损失了80万条鲜活的生命,其中勇敢的殖民地年轻牛仔战死20万,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来说,这就是整整一代人。英国本土士兵先后动员了200万人,战死高达50万,印度兵也死了10万人。
其中英国贵族子弟伤亡率远高于平民子弟,这点或许是英国能够获胜的原因所在,贵族阵亡高达45%,阵亡名单中有6名上院贵族、16名从男爵,95名上院贵族的儿子、82名从男爵的儿子。英国贵族子弟,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具有强烈的骑士精神。反观俄军那边,贵族腐气沉沉,真正有名望的贵族,都通过各种手段免除了家族子弟的兵役,他们的孩子在后方花天酒地。
俄军的伤亡率远高于英军,不算后期被俘的200多万,战争中战死的不会少于这个数,由于这个时代低效的医疗水平,负伤的比阵亡数字要少。
停战结束,俄军退回国内,粗暴的复员流程在各地激起兵变。沙皇还是稳住了局面,先在大城市血腥镇压‘叛乱’民众,之后大肆搜捕,流放了超过20万人,其中大部分只是战争中衣食无着的穷苦工人,少部分是工人代表。
俄国的工人力量在这场战争中在另一条战线上,终于得到了锤炼,开始抬头。比其他国家都更早觉醒,这主要是因为俄国工业有个特点,规模比较大比较集中,一方面是因为俄国有优秀的资源,能够催生大工业,另一方面很多工业是外商经营,没有竞争对手,所以能发展的很大。大工业集中在大城市,这造成俄国工人的集中,更容易发展起来。不像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后,资源地稀碎,工业分布也稀碎,中小工厂比较多。所以法国人虽然更喜欢闹事,工人却很难大规模聚集在一起。
跟俄国有相似性的是德国,德国工业也高度集中在鲁尔等工业区,不知道沙皇遇到的困境,有没有给威廉二世提个醒。
战后双方都开始默默舔舐伤口,战败者自然痛苦,战胜者也不好过。
英国伤亡太多,劳动力缺口变大,尤其是殖民地,本就不多的人口,丧生了几十万条最好的牲口,更加紧张。
但英国毕竟有几百年的积累,这次战争让大英帝国至少在国际影响力上再次保持巅峰,所有国家都看到了大英帝国的潜力,原来大英帝国也是能打这种规模的战争的,不但海军无敌于天下,连陆军都这么猛,这次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打爆了俄国,在此之前的欧洲,只有拿破仑做到过这一点,可拿破仑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俄国虽然没有赔款,当然也没款可赔。但财政反而比英国更恶劣,战争中俄国发行的债券暴跌,主要都是在国内市场发行的,沙皇的信誉不太好,法国不给担保的情况下,很难借到钱。由于是内债,卢布信用岌岌可危,物价暴涨十几倍,如果来一次卢布贬值,就能赖掉这笔债,但俄国数以万计的中产就会破产。
俄国人请了法国银行家帮忙平账,此时法国人仗义援手,紧急借了一大笔钱,先用来维持卢布信用,慢慢恢复经济秩序。总之这笔钱没有100年是还不清的,除非革命……
胜利的英国自然急于要收回成本,开始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在伊朗,现在没人能跟英国人争,英国立刻得到伊朗的铁路修筑权,开矿权,虽说沦为英国独享的势力范围,至少铁路等现代设施得以在伊朗开建。很快英国人就勘探出伊朗的石油资源,储量巨大。加上里海巨大的石油资源,此时高加索一带被奥斯曼收回,但英国得到了石油开采权,于是英国决定立刻在伊朗修建一条从里海到波斯湾的铁路,用来运输这些资源。
至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利益虽然没有这么明显,可战略利益巨大。英国通过少量付出,收获了罗马尼亚这个盟友,在中亚,又有大汉作保证中亚三汗国的独立,这条欧亚大铁路南线就是安全的,只是因为俄国铁路都经过南俄地区,所以英国还得修一条不经俄国的里海线,从伊犁南延,经过中亚最好的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农垦区费尔干纳盆地,最后途径里海南岸连接到巴库,在这里接上计划中修建的奥斯曼铁路。
世纪更替,石油虽然还无法取代煤炭,但开始变得重要起来。德国人发明的发动机已经开始快速安装到拖拉机上,逐步取代牲口,柴油机开始装上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