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因为距离,推进缓慢,却后劲十足。因为这一年大汉进行了大量改革,拥有了大量生力军。
统一之前,大汉已经渗透进了蒙古地区,修建了从呼伦贝尔到伊犁的铁路,横穿整个蒙古高原,经过库伦、唐努乌梁海等地。依靠交通优势,潜移默化推动牧民们进行经济改良,慢慢的教会牧民们养绵羊,肉牛等新品种,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草场是王爷的,所以牧民们得给王爷交税,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经济发展的红利都被王爷拿走了,就这王爷们还不满意,有的王爷从内地大量招募汉人,在自家草场上能耕种的地方种粮食,收益比放羊更多。这种情况早在大清时期就有人做,尽管政策是不允许的,僧格林沁当了王爷之后,旗地上汇报说有些台吉、王爷这么干,僧王也不敢干涉。
为了拉拢这些蒙古王公,不干涉大汉的这些活动,刘勇强大把撒币,给起蒙古王爷们银子,那可是一点不手软,砸下去的银子比乾隆都多。毕竟刘皇帝可比乾隆爷有钱太多了,乾隆时期清廷一年才8000万两税收,大汉现在都10亿两了而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有望三年内超过英国的12亿,十年内超过美国的15亿。
统一之后,在之前渗透的及出生,立刻就对蒙古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掌控力,知道蒙古地区有200万蒙古人,数据甚至比满清都准确。才200万人,这主要是我大清的贡献,大清跟蒙古人结盟,皇太极当上蒙古大汗的时候,蒙古就是200万人,几百年过去了,大清都亡了,蒙古人还是200万人。所以后来网传大清在蒙古减丁,多余丁口都要杀掉,一听就特么无脑言论。大清真有这么强的执行力,他们早把汉人先杀光了。大清用的办法主要是控制上层,其实也没有有意去控制人口,只是蒙古高原的环境承载力就那么高,养活不起多余人口。以前是通过对外战争,大清够硬,把上层笼络的够好,蒙古底层组织不起来去爬长城。于是底层牧民大量将多余的儿子送进寺庙当喇嘛,喇嘛是不能结婚的,所以人口才控制的这么完美,大清三百年,零增长。
刘勇强推翻大清之后,所以蒙古牧民还是养不起太多孩子,该送寺庙还是送寺庙,有的家庭生了七八个,只能留下一个。
“这么多人都去念经有什么意思。蒙古人就该挥舞马刀征服世界,尤其是俄国。改革,分了王爷的草场,丈量一下,平分下去。一家怎么都能有个几千亩。拿了大汗的草地,可就得给大汗当兵。”
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军事改革,在蒙古地区开始施行旗田到户政策,王爷们的地给牧奴分了。至于王爷们,拿了一笔钱去北京当城里人。为此蒙古人敬爱的大汗拿出了1亿两的巨款,听说为此都不再骑配着黄金马鞍的大洋马,改骑银鞍白马了。
没错,刘勇强现在还是蒙古大汗,这是十年前就跟满清谈好的条件。为此这次刘勇强专门去了一趟西安城,跟光绪一起吃了一顿羊肉泡——不,一起会盟了蒙古王公,光绪这个满蒙皇帝兼大汗,带着蒙古各盟旗王公指天盟誓,按照草原习俗,推举刘勇强当了新的大汗。
现在回报来了,大汗把蒙古草原全给牧民分了,每家根据各地人口多寡,分到了一千亩到上万亩不等。最后分出了40万户,每家都有一个能当兵的壮丁。许多家庭听说分地后,赶紧把当喇嘛的儿子叫回来,又多分了一份。
从呼伦贝尔地区的牧民户中选了一批屯长,100户建一个蒙古屯,不但立刻操练起来,推广牧业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几乎瞬间在整个蒙古铺开。大量牛羊牲口开始畜牧化,各家的草场成了草料场,引进了割草机打草。冬储饲料也成了一门生意,饲料从哪来?东北那几亿亩土地上的粮食人能吃完?
一年时间,四十万蒙古战士被武装起来,蒙古帝国之后,草原上控弦四十万盛况再一次出现。不知道俄国人看到了会不会瑟瑟发抖,唤醒深埋基因中的恐惧感。不过确实发现俄国人对此十分重视,边防人员收缴了大批自称俄国商人的照相机,里面都是蒙古军队的训练场面。
40万蒙古骑兵之外,还有更多的青藏骑兵。
蒙古旗田到户可不单单只有蒙古草原,还包括了青藏大草原。刘大汗早就对藏地惨无人道的农奴制看不过眼了,统一之后才具备改革条件,立刻赎买王公贵族手里的草场和农奴,然后这些王公贵族请来西京做城里人。该念经的还念经,真有恒心的也不反对趴着去西藏朝圣,当然肯定也就回不来了,身体和灵魂肯定都会留在圣地。
百万农奴得解放这样的改革,会不会引起风波,没有,一丁点都没有,反正报纸不会刊登,小说里也不会写,就那么风平浪静,大家都唱着阿诗玛把事办了。同时还跟英国人来了场划界,喜马拉雅山那边,凡是念经的,穿皮袍之人所住之地,都归大汉。麦克马洪都不敢跳出来划线,因为青藏铁路通车了,詹天佑用了十二年时间,刘大汗花了10亿两血汗。
一番改革,蒙藏甘青草原地带编练100万军户,步骑百万,刘大汗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大汗手里的空弦之士都多,而且不用弯弓,用的是毛瑟枪。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给蒙古勇士上户口的大汗,创造了多项历史,要多大汗有多大汗。
一百万蒙藏骑兵暂时还不能打,驻防却不是问题,大量迁往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驻扎,带上家属,放牧牛羊,同时训练。喜欢了以后就留下,西伯利亚苦寒之地……你跟青藏人说苦寒?
在西线,或许成建制的骑兵已经不适应战场,在广阔的东线,骑兵正当其时。在蒙藏的改革,为刘大汗提供了至少100万骑兵。
有这100万骑兵,汉军才能放心沿着铁路推进,将后方交给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刘大汗根本不怕打持久战,最多再打一年,蒙古大汗的勇士,会在时隔两百年之后,再次进入莫斯科。
他还挺期待这种场面的,可就在此时,俄国人选择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