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三年增长期(2 / 2)

詹天佑现在可是桥梁大师,在云贵高原上修建的桥梁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全世界流行的造桥技术全都掌握了。当然他没有发明任何一种技术,工程师的能力是综合运用,而不是搞发明创造。

他现在心态爆棚,什么桥梁、隧道,就没他搞不了的工程。于是一口气接了南京、武汉和杭州钱塘江上的三座大桥工程,忙的脚不沾地,还好他年轻。

当开始修桥的时候,江浦除了一段码头外,还是一片荒滩,等修了三年修好大桥之后,已经是一片工厂。那些开工厂的可真懂,知道这座桥一通,地面就值钱了。江浦的地可没南京那么贵,现在立马值钱起来,现在在想买这么多地,就得翻个几倍。对面官府也不笨,大汉派去了大量领事,其实都能当半个地方官的家。这些大汉的灵石,可不是以前的进士,那都是学贯中西的新进士。想当官不上个高中根本考不上,因为科举他考数理化你受得了。考进士这条路之外,就是考大学,都说各省的国立大学相当于以前的翰林院,大学毕业可以推荐进官府,按进士待遇,因此每年的科举和高考,真是热闹非凡。詹天佑偷偷做过一份考卷,他发现他都考不上。

这些新进士出身或者大学毕业的领事可精着呢,所谓精英治国,皇帝用科举,以往把人才都捞干净了,做生意的未必就比当官的精。所以领事们操作下,大清官府早把地屯了起来,慢慢放出来,等到大桥修通,据说造桥的款子都回来了。

到处都是工厂,靠着500亿美元订单完成了工业资本积累的大汉资本家,现在找到了大清这片投资的热土,这里的管理可以说没有,有领事撑腰,偷税漏税,利润比在大汉那边还丰厚,所以在大清的国土上到处投资。

这场景让詹天佑恍然想起他读书的那个国家——美国,前几年两国开战,他心里还挺难过,美国给他留下了不错的记忆。

南京这里给他留下了美国新英格兰的感觉,到了上海,恍若到了纽约,而且比纽约还要新。上海的年轻人渴望新东西,街上骑着自行车的男孩女孩和坐着马车的官绅,坐着人力车的老板,川流不息。更多的还是坐电车的上班族,他们总是那么忙碌,带着眼镜,手里随时拿着报纸,生怕错过一个消息,就可能错过赚大钱的机会。

醉生梦死,物欲横流,所有人只有一个目的:赚钱。

这里的钱可太多了,十里洋场都是银行,一家比一家气派,科利、汇丰、渣打,花旗、大通,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道胜,德华,正金、住友、三井,英资、法资、德资、美资、俄资、日资银行都有,还有大量华资小银行,实力最大的几家甚至能和洋人银行抗衡,最厉害的几家是宁波帮办的四明银行,背后是一群最早在上海发家的宁波商人,盛宣怀办的通商银行,听说背后有一群满清大佬,连一些王爷的银子都在里头存着,还有来头十分神秘的南洋银行,背后是一群闽商,有大量南洋来的钱在里头,还有胡雪岩家的阜康银行,胡雪岩已经死很多年了,他一个侄子接受,一群浙江丝商撑着,是上海做生丝生意头一个。

这些大银行都是千万的资产,在上海滩呼风唤雨,但这里只是脸面,他们每家背后,都是一片支撑他们的大海。外资背后都跟各国有密切的资本联系,垄断往来汇兑,各国债券发行;华资也不可小觑,背后都有各地不同的势力范围,阜康银行背后的浙江丝商他们经营生丝贸易、丝绸买卖的海量流水都走阜康银行过,宁波银行代表的贸易商各式百货无所不包,盛宣怀背后的权贵资本投资了大量铁路、轮船、码头,南洋银行的侨汇可不止南洋,东西南北四大洋的外侨生意他们都做。

要说最最厉害的,当然是不中不西的科利银行,这可是银行中的银行,都知道皇帝是这家的大股东,大汉债券的总承销,光这一项,就够其他银行吃一辈子。

这些银行在上海却连着全世界,跟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纽约、德国的法兰克福、俄国的圣彼得堡,以及日本的东京都紧密连接,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

上海已经超越巴黎,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市场。

只是这里的地皮是越来越贵了,租界就那么大点地方,总共十里,沿江铺排。因为太贵,也只有银行在这里买得起地,楼是越建越高,租金昂贵却一房难求,因为做生意的在这里的大楼租间办公室,那生意都能上个台阶,那代表的是实力。

租界之外,则是成片绵延的工厂,也是各国夹杂。大多是一些纺织厂,英国,法国和大汉的工厂林立,互相竞逐。织布还是英国人厉害一点,谁弄不清英国人能把布料搞出上百种名堂,什么样的料子做什么样的衣服,那叫一个讲究。法国工厂专营各种丝绸,各式锦缎无所不包。大汉工厂则较为单一,走的是量,素布,素绸大量生产,然后发给下家印染。三百六十行,分工各不同。

南北华商都喜欢往纺织业扎堆,因为来钱快。

一条长江,把数千里的财富都带到上海,除了南京能分一杯羹外,就属汉口了。武汉三镇的大桥也是詹天佑建造的,那里主要就是百货云集,工厂倒是不多。再往西,就不太热闹了,也就火轮船一船船的把货拉出来,送进去,没什么工厂,以前办的那些洋务工厂都停办了。据说是铁路没修过去,四川人可太想要一条铁路,川汉铁路修了三年还没修通,卡在了成渝段。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那天,詹天佑接到诏命,皇帝请他去宫里商讨四川铁路事宜。詹天佑猜测可能是川渝段的问题,报纸上经常批评,等见了皇帝,他得好好解释一下,那是技术问题,急不得。

进宫之后才知道,皇帝打算给他升官。

委任状:大汉铁路公司总办,享二品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