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渡口的大学生有自发的,但大部分都是拿钱办事的。
在鲍玉港的安排下,几万份翻译原稿就这样出现在了港岛市民的手中。
霍正英得悉了鲍玉港的做法,也是有样学样,在前一天晚上就安排人复印了抄件,然后找到手底下的潮州帮。
霍正英是跑船发家的,在码头港口,不知道有多少人靠着他家吃饭。
这点事情安排下去,近千人闻风而动。
这些人出现在街道口,穿着精神整齐,一份份抄件从他们手上发了出去。
一边说着,还一边叫囔着口号:
“港岛首富登上时代封面,大谈中国复兴论,民族崛起就在今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这让不少从他们身边走过的人都感到了好奇。
因为港英政府禁令的缘故,除了昨天有多家报社集体报道邵维鼎出现在了时代封面之外,具体的内容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报纸敢报道。
而《时代周刊》又是英文杂志,只在特定地方发行。
港岛五百万人,能买到,或者说有渠道看到的人可能也就几千人。
这个比例实在是太低,所以很多人都好奇《时代周刊》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此刻听到有人宣传叫嚷,立刻就有人主动围了上去。
黄祖强就是其中之一。
从去年年末开始,他以黄易这个笔名参加《朝阳日报》的小说征文,正式开始写作。
《破碎虚空》在1982年年初已经完结。
目前他正在创作一本以明初为背景的小说,融合了战争与朝堂等多种元素,全然迥异于当下武侠小说的江湖情爱。
这本书被他命名为《翻云覆雨》。
对于这部书,黄易看的极重,还没落笔。
他便已经为这本书设置了三大巅峰战力四大主角五大名器十大美女黑榜十雄的百万字框架。
可谓是野心勃勃。
本来在上班的路上,他还在脑子里构思小说情节。
但听到“邵维鼎”和“中国复兴”这些字眼,不由自主的让他停下了脚步。
他是一名喜欢传统文化的国学爱好者,对于国家是很认可的,更清楚中国历史曾经的辉煌与繁荣。
哪怕经历过百年屈辱,他也一直自信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再次崛起。
但是很明显,这个观点和当下主流观念并不相符。
在当下大多数港岛人眼中,内地就是个穷地方,经济发展困难,比不上港岛。
是个需要救济的穷亲戚。
“多少钱,能给我一份吗?”
黄易主动上前,他很好奇邵维鼎,这个近几年他听的名字最多的人,会说出什么新鲜的观点。
发传单的古惑仔,穿着一身花衬衫,但对待眼下这些传单,却并没有任何敷衍的态度。
身为社会底层的他,比谁都清楚邵维鼎给港岛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他虽然是混社会的,但是他的大哥,二姐可都在斯沃琪的手表工厂和屈臣氏的门店工作。
家里的生活也因此改善。
哪怕是他自己,近一年来因为游客的增多,他拿到的油水也变多了。
所以每一份传单抄件他都发的很认真,看见黄易,他先是打量了一眼,便将手里的抄件递了过去。
“老兄,传单不要钱,免费给大家看。”
后面半句话,他特地加大了声音。
本来因为顾忌古惑仔的一些人,听到免费二字,也纷纷凑了上来。
不一会儿,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口便挤满了人。
黄易拿着“传单”,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