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章撒盐
波罗的海,字面意思即腰带海,是欧洲北部这片内海的名字。
这里正是试炮的好地方。
商洛在和普鲁士国王站在一起。而天上,一艘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的航天器已经停在了他们的头顶。
这几百米的物体在近地轨道移动时,已经非常明显了。只要它从天上划过去,总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毕竟人眼很难忽略这么大一个东西从自己的眼前划过去的样子。
不只是在波罗的海的岸边。能够看到那战舰的范围,分布在附近的广大区域。所以能够看到这一幕的人不只是在场的人,还包括普鲁士北部沿海数以百万的人口。
那出现在天空中的不明飞行物,已经成了今日里最大的新闻。
“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想打通一下我们之间的沟通渠道,减少之后的沟通成本。”商洛回道,“毕竟之前我只是通过口头的方式向你们展现了未来可能的样貌。但我并未向你们证明,那未来是否真的可以兑现。”
“你不需要证明,我不可能不相信。”
“可不可能也由不得你了。”商洛摇头道,“毕竟,我不相信你会一直活着,听过我的话的人也只有你们父子而已。”
“阁下的意思是”
“言语是容易衰朽的。只有刻在石头上的烙印才能永恒。你们终究会在历史中消失,但我不能让我的承诺和你们的寿命一起化为乌有。所以,我打算让你们用自己的眼睛来见识一下造物主的伟力,好在从今往后的时日里,让你们的每一代人都记住今天发生的事。”
商洛不打算给他们不朽,因为这些日耳曼人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他要做的,是让周遭的所有人都认识到天庭的力量。
换而言之——信息在传递的时候总会走样,所依赖口耳相传的信息总是不靠谱,而书面文件的传达又总会受限于识字率和曝光度。
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个了:
只要对地形进行一次修改,那么这人造的自然奇观就会让所有人无法忘记。
马援曾经做过类似的事,他在交趾设立过铜柱。但铜柱的震慑,终究是不如直接对地貌进行修改来得更有威慑力。
【撒盐啦撒盐空中差可拟。】
某种程度上,罗马人也做过类似的事。虽然撒盐这种传说本身并不那么可信,但这表达了罗马人的习惯:必须要给被征服者留下烙印,他们才能记住自己的失败。这种方法,有时候是战场纪念碑,有时候是图拉真柱,还有的时候就是直接撒盐——
罗马人偶尔也会用反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比如当地如果本来就有神殿一类的建筑物,罗马人会选择把这些建筑物夷平,将其中的象征物拆回罗马城,以此来消弭本地的土地的记忆。
共同的记忆能够形成共同的认识,这也是共同体的来源。如果这群人都共同记着些什么,那他们就能围绕着共同的记忆形成一个集体。人类往往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凝聚起与自己从未见过面的人。比如普鲁士国王未必和普鲁士的所有人都见过面,但普鲁士国王本身是个“故事”。任何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小就会被灌输入这个故事,他们也就能知道普鲁士的王权之所在。
这种认知既强健又脆弱——如果没有人打断他们与普鲁士国王之间的互信,那这种认知恐怕能保存一辈子。但如果有人向他们阐明了真相,这种认知也很容易被洗掉。不过,最好是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对其进行改变。因为上了年纪的人,其思维很难接受这样的新变化。
而商洛所要制造的,是物理上的转变。对大陆进行雕刻,将会彻底塑造所有人对自己所处境遇的认知。哪怕是最冥顽不灵的老朽,在看到天灾到来的时候也会开眼的。
普鲁士的国王当然知道这一切的价值——王权从诞生开始就与武力脱离不开关系,普鲁士更是个军国主义国家,作为军事贵族的容克们是把军衔当作贵族头衔来使用的。
这实际上和别处比起来要开明不少。因为至少有一个军官的样子在那里摆着,平民至少有个晋升的盼头。毕竟,概率小不等于没有。虽然普鲁士军官全都是从少年军校中培养的,但平民依旧有不少进入其中的渠道。
普鲁士国王把军队系统当作国家晋升的一部分,他自然也知道当莫大的武力降临在他面前时,普鲁士究竟会遭遇什么样的变化:
这恐怕会让军队的荣誉荡然无存。因为他们无法与一个不可战胜的敌人交战,也不可能用步枪与榴弹炮去战胜从轨道上发起打击,并且会改变地形的敌人。
“那么.你们打算轰炸什么位置”
虽然知道这一切都会发生,但国王还是想要知道具体的过程。就像看牙医的时候,患者其实躺在那就行了,但不少患者还是想问清楚诊疗的具体步骤才会放心。
“就这里。”商洛朝前一指。
“你是说,海面”
商洛点了点头。
这是经过测算的结果。3门三联装质量投射器可以对地球的地形造成永久性的破坏,这种破坏在太空里也能看到。但为了创造更大的“节目效果”,为了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永久性的认知,他打算直接把地壳给打穿。
实际上,这些质量投射器的威力与核武器是近似的。至少从能级上来说近似。毕竟毁伤的本质,就是释放能量,而弹头则是能量的载体。
只要能够释放出能量,那么无论是通过核爆来释放还是通过动能轰击来释放,效果都是类似的。核弹可以炸出环形山一样的陨石坑,陨石自然也能炸出陨石坑本坑,质量投射器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