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唐奇谭 >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检视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检视(2 / 2)

因此,也养活了夷州沿海地区,大量以此为业的人群,和上下游的各色行会、结社、商团。再加上藩奴、藩人和归化土族的存在;由此,通海公室对于地方的治理和征税,堪称是少见的轻徭薄赋、于民休养生息。

而且,这还只是公中府库的账面收入。作为东海的宗藩之长,同样可以在每年例行的巡洄船团,或是数年一轮的大巡洄船团中;抽取相应的利益分成。而在数年一轮的大朝贡中,来自上下新洲、北俱芦洲的诸侯。

在登岸上京朝拜和觐见之前,同样要给身为东海藩长的通海公室,例行的献礼与土供;虽然只是象征性的献上些许贵金属,以及属地特色的土产。但是积少成多之下,也是一笔可观的进项;却是专属公室的内库。

故而,在这些杂七杂八的加成之下,历代通海公室的内外收入,早已超过了一海之隔的福建(观察使)路;几乎赶得上相邻的浙东路全年收益;也仅次于浙西路一筹,等同淮南道的六成多,也积累下可观的财富。

因此,虽然经历了前代通海公去世后,夷州大岛内短促而惨烈的内乱和争战、平叛,几乎把公室内外府库都打光、抄光了。但在现任公室之主几乎毫无作为之下,依旧在二十多年间内恢复元气,让府库充盈起来。

因此,现如今公室外库的公孥,已积余了好几百万缗的钱帛,以及足供数年灾荒赈济的粮秣物资;而作为宫中内孥的左右金藏,虽然被那位死鬼世子,暗中祸害的七七八八;以至于打上容华夫人运营的宫产主意。

但是,经过她这几年的悉心运作和经营,也再度积累到了两百多万缗。因此,以当下夷州本土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大多数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额外拉出十万精壮人马和相应的装备器械、粮秣物资来。

不过,身为独居近海一隅的诸侯宗藩,无缘无故的突然拉出这么多人来,也就和公然起兵造反/图谋不轨,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因此,江畋在上一次抽身离开之前,留下的屈指可数的指示之一,就是加强水军。

或者说是增扩沿海巡检、护航的海面力量。因此,根据内府的兵务参军和水官曹判事的呈报,经过这几年持续爆船下水,征募和训练水军;原本中小快船为主三路巡检,已扩充为五路,三百多大中型兵船、战船。

日常巡游和活动的范围,也一度扩大到了北方的登莱半岛附近;南方的吕宋各洲近海,东海的琉球、耽罗(济州)周边。当然作为相应代价,在各方面的日常耗用和维护补给上,也是花钱如流水一般的靡费巨大。

而且还受到宗藩条例的限制,虽然夷州虽然拥有造大船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资源,但作为兵船、战船的形制,却不能超过三千料/石(约一千吨);而且在船只属火器配备和使用上,同样受到口径和规格的限制。

其中火门铳、火绳铳和漫天星(木管/皮炮喷子)、飞火箭、火巢车,并没有具体数量的限制;但是涉及到更大一些的炮,就显得管控严格了。其中最为宽松的是,可以装配在大舢板上使用的斤重(弹丸)小炮。

但口径更大一些的两寸炮、三寸炮,每载重三千料的船体上,就只许装备五到八门;而尺码更大一些的五寸炮,每一千料就只许装一两门。至于更大口的船炮就莫想了。那只有官营的铸造厂才有能力和资格生产。

当然了,既然有机会接管和掌控,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诸侯宗藩势力;江畋也可以暂时放开手脚,尝试籍此组建一只火器化战术的试验部队,来满足一下源自现代人骨子里,对攀科技树加种田、爆兵的潜在乐趣。

毕竟,在京城地下的里行院总部里,江畋搞的那些实验性装备和器材,还有针对异类特攻的小规模火器部队,深受多方势力的关注和瞩目;尤其是在政事堂眼皮底下,还是不免有些束手束脚,没法尽情施展开来了。

另一方面,江畋暗中进行的多方跨时空/位面交易,同样也需要一个远离朝廷中枢,乃至是世人关注后备的资源产地/大后方。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将眼前的三重危机/突发状况的挑战,给应付过去再说……

看了昨天那章,又没审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