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留得青山在(2 / 2)

“启禀皇上,赵国涛等五人已经杖毙,尸体是否要拖走?”

“拖走吧!”

陆朝歌点头,摆了摆手。

锦衣卫便是出了殿内,将赵国涛等人尸体拖走。

如今,殿内的每一个人都颤颤巍巍的。

等待着陆朝歌接下来的发话。

“尔等对我处置赵国涛等五人有何异议,可以放心大胆的说,朕会认真听。”

陆朝歌声音轻而柔,全然没有一点帝王之气。

可是经过这一遭。

大家都知道。

这不过是皇上表面模样罢了。

一瞬间。

百官立刻道: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如此整齐的高呼,响彻皇极门殿内,更是传遍了皇极门殿外。

陆朝歌对此很满意。

他心知。

经过这一遭。

“好了,赵国涛一事就此罢了,在这之前,还有许多人弹劾四位阁臣。”

“黄立极、张瑞图、施凤来、李国普,你们四人可知罪?”

陆朝歌的话一出。

四位内阁大臣全都匍匐在地,黄立极更是说道:

“臣无从辩解,更是愧对皇上,臣愿辞去内阁职位,以此向皇上谢罪!”

说话间。

黄立极摘下了头上的帽子。

而后。

张瑞图、施凤来与李国普三人均是效仿。

四位内阁大臣一起脱去官帽,请辞官职。

刚才赵国涛五人凄厉的惨叫声。

他们四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现在皇上问罪,不需要否认,只需要点头就行了。

这官位顾然重要。

可是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摘掉乌纱帽不打紧。

前提是要活着!

看着匍匐的四人。

陆朝歌脸上不露悲喜,说道:

“朕刚登基不久,正是用人之际,不予以请辞,但尔等四人所行之事确实有违阁臣做派,必须得罚。”

“朕决定,剥夺尔等四人大学士头衔,但考虑到尔等四人为朝廷辛劳过,内阁需要有人看着,今日起,尔等四人为内阁随堂学士,以

待后用。”

“随堂学士不再进行票拟,只有帮办阁务的职能,在内阁新晋大学士之前,所有政务暂时由朕与司礼监统辖。”

以往根本没有随堂学士这个名号。

但是在场百官都听得出来这随堂的意思,就是跟司礼监随堂太监类似。

只是坐堂帮办事情,没有实质的权力罢了。

这无疑是削减了四位阁臣的权力。

对于皇上如此处置,黄立极等四人顿感意外。

虽然意外,但更多的是高兴。

四人一起纷纷感激道:

“谢皇上圣恩!臣等必定誓死为皇上效力!”

虽然权力被削减了,可是性命还在。

依旧处在内阁之中,依旧要辅佐皇上做事。

只要在皇上眼皮子底下。

还怕没有爬上去的一天吗?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起来吧!”

陆朝歌一句话。

黄立极等四人再度谢恩起了身。

与此同时,百官高呼: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陆朝歌心里十分清楚。

并非所有人都是诚心诚意认为自己处理得好。

恐怕有很大一部分人纯粹是在窃喜内阁大学士的位置空出来了。

毕竟大学士的位置空出来了。

他们便是有机会往上爬了。

那皇上的决定,自然是圣明。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陆朝歌心里做着决定。

打算以后内阁不必再添置大学士。

今日一举。

陆朝歌也是借机会打压一下内阁。

甚至准备将随堂学士以为定制,从而进一步强化手上权力。

一边想着,陆朝歌开口道:

“还有一事,锦衣卫告知朕,陕西出现民变,七月份时,一个叫王二的带领反民攻陷了西安府同州治下的澄城县。”

这话一出。

文武百官均是感到震惊。

大家都知道,出现反民是何等大事!

可如今,怎会出现反民呢?

他们为何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早就知道这件事的黄立极等人没有那般惊讶。

此前在司礼监值房的时候。

几人可是被告知要保密的。

若是不想掉脑袋,谁敢在朝堂之外提陕西民变一事。

故而,除了陆朝歌和当时在司礼监的众人。

其余人对此事毫不知情。

看着众人茫然又震惊的模样。

陆朝歌的语气变得格外的严肃起来:

“陕西出现反民如此大事,朝廷各部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若不是有锦衣卫,这消息还不知道要被隐藏多久!”

说话间。

眼神直接落在了兵部尚书崔呈秀身上:“崔呈秀!”

点到名字的崔呈秀身子微微一抖。

立刻从百官之间站了出来。

嘴上战战兢兢的道:

“是皇上。”

“兵部掌管全国驿报通传,朕不相信如此大的事情没有收到任何的奏疏,是不是你将陕西来的驿报给压下去了?!”

天子再度发怒。

大家深知新帝上位第一天的早朝不安宁,但没想到竟是如此的不安宁。

崔呈秀更是被吓得直接跪倒在地上,地面都被敲响了。

他双手放在地上,身子剧烈的抖动着:

“皇上,微臣绝不敢行压覆奏疏之事啊!还请皇上明察!”

刚才赵国涛等五人因为朝堂之事直接被杖毙了。

若是皇上也给他扣一个镇压奏疏的大罪,那他恐怕也要下去见阎王了。

实际上,陆朝歌很清楚。

这个崔呈秀自然不敢镇压奏疏。

本来反民作乱的消息也不是锦衣卫告知他的。

陕西那边官员就是对朝廷进行了隐瞒,又何来奏疏?

即便陕西那边当真上传了奏疏。

崔呈秀也未必敢真的镇压。

要知道。

崔呈秀也是魏党一员。

天启皇帝快要死的时候。

魏忠贤为了获得更加的权力。

直接提拔了亲信崔呈秀为兵部尚书。

如今魏忠贤已然被罢黜了,给崔呈秀十个胆子,也不敢镇压奏疏?

以前魏忠贤是天启皇帝最信任的宠臣。

还有一个庞大的靠山。

如今什么靠山都没有了。

而且在魏忠贤被罢黜之后,崔呈秀就一直睡不好觉。

即便皇上没有进一步清理魏党的动作。

崔呈秀却一直都在担心,害怕火会烧到自己的身上。

故而他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即便他身为兵部尚书,掌控兵部事务,拥有调兵之权。

但是没有内阁拟旨,兵部也调不了兵。

所以崔呈秀也不可能造反。

按照历史上的走向。

崔呈秀和魏忠贤一样都是被逼自缢的,死后还被追戮尸体。

足以看出。

崔呈秀也是一个听话的人,至少是忠于皇上的人。

否则,他定然会想方设法的反抗。

转念想想。

魏忠贤是忠于皇帝的。

他选择的人自然也是听话懂事之人。

从多方面都足够判断出,崔呈秀根本不是那种敢镇压如此重要奏疏的人。

刚才朝堂如此激烈。

东林党的五人都被陆朝歌给办了。

崔呈秀自始至终都没敢站出来说半句风凉话,而是乖乖的站在百官之中以求自保。

这也是崔呈秀一众魏党人士的想法。

他们,都不敢随便发言,就怕惹火烧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