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幕!”
刘备看着张幕年纪轻轻仅次于刘协的地位,内心一阵狂跳。
如此威势,他也想要。
要是可以取代刘协那个位置就好了,张幕将是他最好的刀刃。
可惜....
“不过张幕居然回到洛阳,吾要是操作的好一点,或许能让云长和翼德跟着我去益州投靠刘焉!”
刘备眼中泛起亮光。
这段时间,刘备可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恰恰相反,他以自己能力不够为由,拜访老师卢植,一副认真学习的态度,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在获取这位老师的好感度。
刘备幼年丧父,家里贫困,全靠母亲做手工以及族人的接济。
刘备能有现在以及后来的一切,全靠母亲有见识,宁愿吃苦也无送刘备去读书,后者在十五岁时,得以和同宗刘德然以及公孙瓒一起拜入卢植门下。
卢植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政治、军事上都是把好手,还是很有学问的人,和皇甫嵩以及朱儁两人并称为汉灵帝时期的三大名将。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卢植的功绩仅次于皇甫嵩。
卢植与刘备祖父,也就是曾任东郡范令的刘雄认识,两人又是同乡,加上刘备是汉室宗亲,于是手下这个弟子,并且还收了刘备的同宗刘德然。
卢植还很正派,在董卓专权想废除汉少帝并改立刘协为帝时,是满朝文武中唯一敢于当庭抗辩的之人,其他人都是吓得不敢吱声,而董卓当时愤恨卢植让自己当众下不了台,想直接处死他,却因为汽油“卢尚书海内闻名”的名声,只好不正式杀卢植而改成暗杀。
但卢植逃过了以一劫。
而真是因为这性格,使得卢植很不喜欢刘备这个本身能力没有多少出彩,又不爱学习,喜欢花哨东西的弟子。
毕竟有史记载,刘备早年混得比较惨,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颇具江湖气息,因身处底层为觉得正统儒学经世治乱不管用,所以拜在卢植门下学习却不认真,反而天天忙着结交豪杰。
以卢植的性格,自然会认为刘备浮华不务实,以后不会有什么成就,很难升起好感。
这一点,从刘备一生屡经挫败,却从未想人宣扬自己是卢植学生,只是说自己汉室宗亲这点可以看出。
卢植不喜欢他。
可在刘备担任洛阳令后,也算是功成名就,让卢植说出去面上有光,自然就愿意承认和宣言这个弟子。
再教导,也就说得过去了。
但实际上,刘备只是以卢植作为跳板,去认识一些文人谋士。
而在卢植身边学习这段时间,他也得知了益州刘焉有着称帝之心,不愿意应召来洛阳的消息。
他更听说刘虞得知消息后大怒,在府邸内甩了好多东西,怒骂刘焉狼子野心,不配做汉室宗亲。
刘备对刘虞嗤之以鼻,若是换他做幽州牧,也一定会学刘焉。
而最近,想到刘焉的他,有了去益州的心思。
高祖龙腾之地,岂不是一个好去处?
那刘焉已经年过六十,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去了,身边又只有一个听说很废柴的小儿子刘璋。
他去了,岂不就有机会?
这么一想,刘备起了心思。
而张幕,在他看来是促成心思的法宝。
便在此时,坐在刘协右手边作案前的九卿之一刘表忽然开口:“张大将军不是在长安准备征讨异族事宜,怎会在此?”
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加上北方异族居住的地方不适合耕种,打下来没什么用。
大汉一直都不愿意费心劳力派兵去攻打,而是喜欢行教化之功。
如刘虞便是其中佼佼者,也是因此和公孙瓒政见不合,渐渐起了龌龊。
不过如今天下混乱,北方异族趁着大汉内容搞事情,哪怕是文臣也有铮铮铁骨,认为该打一打。
特别是丁原带着吕布等大将离开并州后,听说并州北方州郡有不少地方被匈奴占领。
这如何能忍?
而张幕,作为镇国大将军,自然肩负起了北伐之事。
“本侯再次,是给大家带来一份信息。”
“同时么....”
张幕微微一笑,转头看向曹操,说道:“准备问陛下讨要一道圣旨。”
“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