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三国:气运图录,开局收藏甘夫人 > 第293章 金陵城内,大儒纷至!

第293章 金陵城内,大儒纷至!(2 / 2)

“老师!”

在庞德公和司马徽和胡思乱想的时候,张幕给孔融行了一个礼。

不管孔融在历史上口碑如何,但都是他的老师,给他带来的很多好处也都切实存在,最主要是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他的事情。

甚至很多他在青州通过北海布置的暗手,孔融也都没有多问帮助他完成了,使得他有把握在急短时间内吃下所有黄巾军。

这么一个为自己奉献的老师,天天在吹自己的老师,为什么要讨厌呢?

而且这一次孔融前来,也是答应辞去相国一职,转而在金陵书院担任名誉院长。

孔融这才发现了张幕已经来了,连忙拉着张幕的手,昂着头,有些骄傲的对身边其它介绍道:“吾爱徒,朝廷亲封冠军候,镇国大将军,你们可比不过了吧。”

这就有些傲娇了。

不过张幕喜欢。

倒也是没想到孔融居然拿他做了炫耀的资本了,但想到后者性格,这倒也是合理之事。

“见过冠军候。”

其余四人在心中对孔融腹诽不已,但礼不可废,面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张幕,他们还是连忙给行了一礼。

不管怎么说,张幕身份都在摆着呢。

他们要是端架子,那真是傻。

“免礼,四位都是当世大儒,吾师好友,吾前辈,这可是折煞吾了。”

“私下间,不需如此。”

张幕倒不是说场面话。

汉末每一个大儒都很宝贵,是华夏文化传承先驱,都值得被尊敬,不过有些人私德有亏,他看不上。

而能被他请来扬州的这些大儒,那都是能力德行都极为不错,不是空有能力或者名声。

“你们这是陷我于不义啊!”孔融自认很清楚张幕的为人,以及与人相处的性格,加上自豪,便很是随意的说道:“我这学生不会败家子,你们把这一套收起来。”

“我们几个老家伙,说实话和翁叔(马日磾)一样被封为太傅也不为过,真不用这个样子了。”

说着,孔融也不等张幕回应,便为他介绍起来。

“子瑜,这位管宁管幼安,这位是邴原邴根矩。”

“这位是宋忠宋仲子。”

“最后这位乃是康成公,郑玄。”

除去孔融是张幕亲自去请,其它大儒都是他委托马日磾和孔融去请来,所以张幕还不认识,只是听说过名声。

这每一位,都是当世有名的大儒。

马日磾和孔融就不说了。

这管宁,邴原,有乃至他麾下的华歆合称一龙,其中华歆是龙头,不在多说。

管宁字幼安,现在约莫三十四岁,已经可以自称老夫,是北海郡朱虚县人,与孔融关系一直很好。

汉末天下大乱时,管宁与邴原及王烈等人避于辽,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

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管宁才返乡,还是被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是十足隐世,正始二年(241年),管宁逝世时,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论》。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家贫、早孤,最初便是被为北海相孔融所举,在曹操为司空时担任东阁祭酒,等到建安十五年担任丞相征事,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在随曹操征吴途中去世。

一龙除了龙首华夏不是青州人外,管宁和邴原都是,还都是北海郡人,在孔融治下。

至于最后一位的郑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儒家学者、经学家,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

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

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

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四岁。[2-3]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

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到后世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

郑玄,在士林之中的地位比之张幕的老师孔融以及便宜岳父蔡邕还要高上了三分,可以说是当世第一大儒!

此次张幕派遣周泰开海船去接孔融时,把管宁和邴原以及郑玄也给接来了,很是成功。

而最后那宋忠,字仲子,南阳郡章陵县,也是大儒,会在建安年间依附于荆州牧刘表,授五业从事,撰写《五经章句》,为律学的发展作出贡献,著有《太玄经注》九卷,《周易注》十卷,《法言注》十三卷。

且他诲人不倦,名臣王肃、尹默、李撰、潘濬等,先后师从受教。

这就是一个绝对的名师!

虞翻位高权重曾经说,“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

宋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和郑玄比较!

这四位,全部都是大拿。

当然,孔融和马日磾也不弱。

再加上庞德公和司马徽,在场有大儒八位。

这八位哪怕有一位发自内心认可董卓,都可以让后者高兴坏,可现在却都因为张幕聚在一起

如果能让这些人加入金陵书院,参加开幕仪式,那这名声便是响打了,在未来会成为文学圣地,文人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