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计策啊?”
大帐中,张幕正与众臣议事。
但不待有人回答,便有一名斥候进入军帐,单膝跪地汇报道:“将军,说敌军主将严舆横刀立马于浦阳桥之上,前来邀战!”
“邀战?斗将?这严舆还真是不知死活!”
张幕大笑出声。
他还想着怎么能够快点过了浦阳桥这一关好下诸暨,没想到这严舆居然自己上来送死。
那还需要用什么计策?
擒贼擒王便可啊。
周围众人也是免面带讥讽,唯有张昭一丝不苟,张纮战术微笑,郭嘉眼中闪过奇特亮光。
“这样,本将秦芷去会他一会,看看他有几斤几两赶来叫阵!”
开战至今,他还没有亲手战国,也是有点手痒。
这一次去战严舆倒是不错,若是能能将其斩首阵前,提升士气后可一鼓作气将对方两万士卒拿下。
顺便吗,他武艺高强的名头也可以传以传了,别总只是有才名。
文武双全,不香吗?
看着张幕起身,一众文臣武将自然是紧紧跟随。
张纮不知道张幕武艺,或者说知道也会觉的不妥,玉石朝张昭递过去一个只可意会的眼神。
随军一众文臣中,张昭乃是长史,官职最高。
郭嘉倒是有资格劝诫,到不太好行动。
陈群和顾雍等人不在。
弄来弄去,还是张昭最合适。
张昭注意到了张纮目光,轻轻点头表示,在张幕准备上马时开口说道:“主公且慢!”
张幕牵住马匹缰绳,转身看去,见张昭上前,嘴角便是一抽。
这老顽固上阵,必然是要阻止他。
“子布先生,有什么要说?”
张幕内心凄凄的问道。
张昭双手作揖,恭敬行了大礼,正色道:“主公,主将乃三军之主,不可轻敌小寇,请自重。”
张幕心中暗道一声“果然”,随后问道:“本将唯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肯用命耳!”
意思是我这个主将不亲自动手,怕手下不不肯拼命啊。
事实上,张幕麾下将士都是好战分子,这几个月他麾下作战未尝一败,大家都有心继续战斗。
张幕这纯粹是胡诌,就是想亲自上阵。
但不等张昭反驳,几个武将便率先站出来到
“主公,末将愿往!”
“主公,卑职可去!”
“主公.....”
张幕:.......
“我等先出去看看这严舆,至于出战之事....”
“便让文向代劳吧!”
张幕很是不开心的在陈到周泰几人身上扫过,最后决定让徐盛出战。
徐盛是徐州琅邪莒县,年轻时遭遇战乱影响,迁居到吴郡无限,乃是国时期孙吴名将,早期以勇气而闻名,吴侯孙策去世后,弟弟孙权继承其位,任用徐盛为别部司马,率军五百人守柴桑早年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后来在濡须浴血奋战。
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
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中疑城之计而退走。
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有张辽和他获此殊荣,也是“江表之虎臣”之一。
张幕是在吴郡设立招贤馆时,从一众青壮中选出的徐盛。
只因徐盛气运图录异动。
【勇烈顽敌】:曹操出兵濡须口,徐盛跟随孙权一同迎击,当时魏军无法攻克濡须口的濡须坞,于是改走历阳陆路尝试大举转攻横江,徐盛与东吴诸将前往迎战,不料突然遭遇大风,吴军的蒙冲战船被吹到敌军岸边,东吴诸将心中恐惧,没有人敢出战,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砍杀敌人,敌军被徐盛吓破而溃逃,死伤甚大。
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非常看重徐盛在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史载“权大壮之”。
“大壮”两字只在《张辽传》和《徐盛传》中用过。
【以少御多】:魏将曹休督领张辽、臧霸等五州二十余军出兵洞口,吕范督领五军率领徐盛、全琮、孙韶等人以舟船拒敌。
东吴水师遭遇大风后,又遭遇张辽、王凌等人的进攻,导致吴军伤亡惨重。
徐盛收集残兵,与全琮一起迎击曹休等人,以少御多,使得臧霸无法攻克。
徐盛和全琮发起追击,斩获数百人,击破臧霸并斩杀其麾下大将尹卢,使得敌人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