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前往苏州府衙,详谈购买洞庭山的事宜。
虽然在苏州府,官面上也没有认识的人。但是大唐初期,官风比后世还要好不少,最起码还没有明显的贪赃枉法的事。最不济,也没有拿钱不办事的不要脸。
而且李蘅,这是涉及上百万两银子的大事。如果成了话,国库和地方财政将多出上百万的收入。这对当地官员的政绩那都是大大的。
听到李蘅要买下整个洞庭山,极其相连的水域。这些官员先是震惊,然后是狂喜。最后苏州知府也亲自接见他相谈。
谈论之时,无意间听到,这知府竟然是江南西道人士,和自己老师武通是同科贡士。听到李蘅是武通的学生,立刻亲近不少,这谈事就更加顺利许多。再加上,李蘅这是来送大政绩的,效率又高上不少。
基本上两天,就谈妥了相关事情,李蘅签了地契,交了定金,就等有关官吏实际丈量核算总面积,补齐余款,就完成最后的手续了。
这基本上,洞庭山就已经是李蘅的私产了。
李蘅也就迫不及待的要开始寻宝之旅,选择碧螺春传说中的那三棵古茶树。
要寻找这三棵古茶树,难度不小。因为洞庭山的面积可不是君山小岛那么小,又不如洞庭云雾茶知道明确的地址:在衡山广济寺毗佛洞。
关于碧螺春的传说久远,版本颇多,基本没有明确的地址。
而后世记载,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是洞庭山。
洞庭山分为:东山,西山两座湖中山岛。
21世纪的资料显示:
洞庭西山,古称:夫椒山,包山,西洞庭,林屋山,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端,距苏州古城45公里,西山岛南北长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面积79.82平方公里,是天朝内湖第一大岛,由全长4308米的太湖大桥与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相连。西山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的特点,盛产碧螺春茶叶,以及枇杷,杨梅,银杏,板栗,青梅,柑桔等花果。
当然,大唐时期,洞庭西山岛的面积,没有近80平方公里,这么大。
因为此时的太湖水面更高,水域面积也较后世更大。
每一个湖泊,在几千年的时光里,都会有所变迁。
就如同洞庭湖,周朝时是个沼泽,大小湖泊密布,先秦时这些湖泊沼泽连成一个大的湖泊洞庭湖,此后洞庭湖,基本都在生长,到了明朝末期是,是它面积体积最大的时候,水域超过6000万平方公里。一百多年前,它迅速的缩小,成了如今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