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霏与如意见那铺子里头人多得都快转不开身了,赶忙扯起一根绳子拦在门口。
芳霏脸上带着几分歉意,开口说道:“各位乡亲,且稍等片刻,待里头出来些人,咱们再进去,不然人挤人乱糟糟的,大伙买东西也不得劲儿。”
姜长乐和姜锦华手脚麻利地将手中传单递给众人,如意则拿着一张,心中思忖,这里应该有不少人是不识字的。
便开口念起来,好让大伙都能明白传单上写的啥,也能让大伙购物时更顺畅些。
再瞧那姜家其他人,都在铺子里忙活着呢。一会儿给这位顾客指个路,一会儿给那位讲讲货品价格,进店的顾客们,听着介绍,有的推着木推车,有的拎着大竹编筐子,在各个区域溜达着挑选东西。
来到针线区,一位妇人笑着对身旁的同伴说:“哎呀,你瞧这东西摆得整整齐齐的,咱找啥一下子就能瞅见,可真好!”
那同伴也一脸兴奋,忙不迭地应道:“就是就是,你再瞅瞅,上头还明明白白标着价钱嘞,可比以前方便太多啦!”
有位大嫂在那卖肉的地儿,一眼瞅见了熟得不能再熟的张屠户家的小儿子张贵,不禁咋咋呼呼地跟身边人唠起来:“哎呀妈呀,你瞅瞅这赵家百货坊,啥玩意儿没有啊!就说这张屠户家的肉,那可都是顶新鲜的,秤杆子还硬实,从不干那缺斤少两的缺德事儿。”
说着就伸手挑了块肥嘟嘟、油光水滑的肉,递过去让给秤一秤。只见张贵麻溜儿地把肉往秤上一放,称好后手脚利落地包上油纸包,又拿起炭笔在包外头写上价钱,客客气气地递到大嫂手里。
说起这张贵咋来这铺子当伙计的,这里头还有段小故事。
原来是张屠户给铺子供肉的时候,特意提了一嘴,说自家这小儿子机灵得很,想让他来铺子谋个活儿干。
姜长安之前也跟这孩子打过几次照面,瞧着确实是个机灵鬼儿,正巧铺子也缺伙计,这不,俩人一合计,事儿就这么成了。
这边刚递过去肉,那边就见有人选好了货,跟着引导走到柜台跟前。赵氏坐在那儿,手指在算盘上噼里啪啦地拨弄着,算着价钱。
眼瞅着顾客要结账了,站在一旁的赵广松一瞧,这位顾客两手空空,啥装东西的家伙什儿都没带,便赶紧指着门口旁边放着的篮子。
笑着说道:“婶子,瞅您这两手不方便,那边有篮子,您拿去使,不过咱们就今天头一天有赠送,下次可是要文钱的,以后来可别忘记拿了。”
就这么着,客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结账走人,那铺子门口从早到晚人就没断过溜儿。
直等到过了酉时,这股子热闹劲儿才算是慢慢消停下来,大家伙儿这才得以喘口气。二伯娘赵氏瞅着钱匣子里头白花花的银钱,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儿。
经这拨客人这么一买一逛,再加上他们走街串巷地跟人唠嗑儿,这赵家百货坊可就在清平县传开了。
大家伙儿都知道县里有这么一家铺子,东西全乎得很,而且时不时还搞些优惠活动,实惠得很咧。
眼瞅着天黑了,铺子关门落锁,姜家这一众人等累得骨头架子都快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