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其他人相比,在朝中没有任何背景,却一步步走到左将军的人。
刘备深吸一口气,如此大典,他双膝跪地:“臣刘备听旨。”
人群中,孙坚和曹操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荀彧继续道:“刘备为卫将军,恢复祖上祁阳侯爵位。”
左将军到卫将军,看似只进了一阶,实则前者比卿,后者比公,是巨大的跨越。
刘辩现在完全不担心将军位不够。
曾经的皇甫嵩和朱儁,一个左车骑将军,一个右车骑将军。
完全可以照搬嘛。
将来再小小扩充一下,什么左卫将军右卫将军,什么左征西将军右征西将军。
不嫌绕口的话,来个左左将军、右左将军、左右将军、右右将军、前前将军、左前将军、后前将军……
或许用不着那么离谱。
现在的位置够,分个杂号将军,还有二十等爵制来修正。
刘备,新兴将领中第一个爬到比公的人。
这就是为何太师府的人对他客气的原因。
就算抛开功劳不谈,光一个左将军的名号,就足够让各族以礼相待。
几名小黄门端着托盘来到刘备面前。
刘备接过印绶,压下内心躁动,再次拜道:
“臣刘备接旨!”
人群中,孙坚默默祝福着他。
曹操除了满脸羡慕,又忍不住叹气。
一步错步步错。
从三路大军出京,他只混到个先锋开始,就很难追上了,更何况还吃了败仗。
赐爵大典继续。
“孙坚听旨。”
孙坚浑身一抖,到了自己,他紧张到连挪步都忘了。
身旁,朱儁悄悄拍拍他的背给他打气。
孙坚终于挪动脚步,来到队前下拜:“臣孙坚听旨。”
“封乌程侯,食邑两千户,兼后将军。”
职位给的很保守,一个比卿的位置,锦上添花。
但爵位一次性封到顶,和朱儁平起平坐。
“臣接旨!”
孙坚郑重的接过托盘。
他还年轻,凭借爵位,哪怕一辈子待在洛阳,十几二十年后,三公之位必有一席之地。
更何况他正值壮年,还有几十个一年在等着他。
继续往下,到了丁原。
丁原,重号前将军,加了个亭侯。
一个亭侯足够他不管到哪,别人见了尊敬的喊一声君侯。
他的战绩不算出彩,但起点高,列侯担待的起。
吕布,重号上军校尉,封了个招贤乡侯。
上军校尉统领八校尉,直接听命天子,位置比丁原低,但爵位又高一筹。
招贤乡是温县下辖的乡之一。
温县还有个古贤乡和清风乡。
夏侯惇,重号典军校尉,赐爵左庶长。
接着南北军众将。
程普、祖茂参与的战斗少,顺带着给他们封了个左庶长的爵位来修正,职位没太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