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深知,皇后娘娘也曾向陛下进谏忠言。
南北之战过后,士卒与民众皆已疲敝不堪。
幸得众人相互体恤关爱,且所有贤能之士,皆乃高皇帝遗留。但凡忠心耿耿之人,无论新臣旧部,皆可为朝廷所用,不必计较出身来历。
陛下对于您的话语以及微臣的建言献策,向来都是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然而,一旦涉及到靖难遗孤和建文旧臣,陛下心中终究还是有所芥蒂。
此次刺杀事件,不仅太子东宫的属官,就连太子亲卫部队乃至神机营中的不少人员皆遭逮捕入狱。
此外,众多靖难遗孤亦是未能幸免,纷纷落入法网之中。这其中肯定有些是有罪的,但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臣也希望陛下能秉公处理。”
听闻此言,徐皇后面露忧色,恳切地说道:“正因如此,本宫这才特意请少师相助,希望少师能够规劝一下皇上,使其减少杀戮之心。毕竟此举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定根基,关乎皇上能否继续深得民心,同时也是为了那些忠贞不二之士能够保全性命啊!”
徐皇后的话让姚广孝十分感动。
徐皇后是朱棣的皇后,却想保无辜的靖难遗孤。
她虽身在皇宫,但却想着天下百姓,为此特意出宫求他,他怎么可能不答应?
姚广孝道:“皇后娘娘如此,是国之幸,民之福。”
姚广孝见过徐皇后后,匆匆回了大明皇宫,觐见了朱棣。
朱棣对姚广孝——道衍和尚一向是很敬重的,基本上什么事都不会瞒着他。
一听王景弘说姚广孝求见,没有多想就宣他觐见。
见了朱棣,姚广孝先毕恭毕敬的扛了一个大礼。
“陛下,臣僭越了,想问问,对于这次涉嫌刺杀案的人员,会如何处理?我知道桩桩件件都指向太子,但太子最多是失察之职,和建文旧党牵扯不清,太子是不敢的。”
朱棣眉头微皱,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朕本欲严惩,以绝后患,但朕想着,皇后说的话也没错,其中多有无辜之人。”
姚广孝向前一步,恭敬道:“陛下圣明。此案件牵连甚广,若大肆诛杀,恐寒了忠臣良将之心,况且靖难遗孤大多已无反意,如今安居乐业者居多。”
朱棣踱步来回,似在权衡利弊。
“朕亦不想落得暴君之名,然朕之安全不容小觑。”
姚广孝见状忙说:“陛下可命人仔细甄别,有罪者按律惩处,无罪者释放归乡,至于那些摇摆不定者,可令其戴罪立功,编入边疆守军。既充实边防,又可化解矛盾。”
朱棣停下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爱卿此法甚好。只是那背后主谋,若是建文余党,定不可轻饶。”
姚广孝低首称是:“陛下英明,臣定当全力协助查明真相,定不让陛下受丝毫威胁。”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此事交由爱卿负责,朕信得过你。”
姚广孝领命退下,心中暗叹总算暂时稳住局面,接下来便是找出真凶,还众人清白的艰难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