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看剧,也是喜欢或者讨厌演员塑造出来的人物。
演员跟观众之间的关系是和谐且不相打扰的。
演员的私人生活也跟观众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观众也并不关心演员的私生活。
如果刨根究底,圈里的大半的常青树,一直到现在情感状态还是丰盛得很。
华国几千年历史,什么没发生过?!
“断袖”这样的词就是因为帝王的爱重,流传到了现在。皇帝级别的人物尚且如此,更何况
像他跟王也这样,放在历史长河里,也一样,稀松平常。
南边的明清时期“契弟”婚姻现在说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大家不歧视,不评价,就是自然存在。
是西方文化加以标签,才突出了不同之处。
说回现在的圈子,私德一词硬生生的卡住了所有人的脖子。
无论演员,爱豆,明星,谈个恋爱会塌方,离个婚会被骂,抽个烟还要被上纲上线,爆个粗口都需要公开道歉,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对角色后面的扮演者本身的生活指手画脚。
圈里人在聚光灯下,演员,歌手的属性放大,成了艺人,成了道德标杆,一举一动,都要给华国民众树立所谓的正面形象。
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是时代发展,资讯发达,实际上是艺人影响力被放大的缘故。
但其实根上就错了。
演员就是演员,歌手就是歌手,是一份职业,一个把角色塑造好,一个把歌唱好,并不承担教化民众的责任。
是当代的应试教育没有起到这个作用,不得已上面只能把这个锅转到流量巨大的圈中人身上,特别是夏至跟王也这种粉丝众多的偶像明星。
所以上面的人会保夏至。
一则,夏至流量大,粉丝多,什么年龄层都有,素人出身,学历也相对比较高。
二则,确实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黑点。
三则,最明显的能拿捏的黑点摆在那里了。
王也这边则是接到了明显是学院派的影片邀约。
用他们这些小年轻的影响力去影响社会高速发展起来以后跟不上节奏的那些人,将这些不安定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应该搞教·育的老师们在完成上头的各项杂七杂八的活跟教学任务以后,没有时间跟精力去给学生树立信仰。
结果演艺圈这些可能当年读书成绩最差的,赶鸭子上架成了信仰。
市场给大家树起来一堆上面可以随手采摘的爱豆明星。
用这种触手可及的娱乐跟易攻击的靶子,缓解学校跟家长的矛盾,缓解底层跟中高层之间紧张气氛。
被树起来的这些本来大部分就是书读得不怎么样的小孩,挣了钱,还被压抑着必须做一个楷模。
这能种出来什么好果子?
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
兔子要是真咬人了,官方也有大把让兔子消失的法子。
“所以,今年封杀了那么些?”
王也只问了最后的结论。
“差不多吧。”
“哥哥别再往下想了,这不能细想。”
“嗯。”
“是颗韭菜也不妨碍我们好好的长大,开出韭菜花。过程比结果重要。”
“嗯。”
“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