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飒等人歇息一晚,从栖霞庙接了林姑母,便往渭水南去。
一路上,山枯田荒,河流干涸,饥民一串串地,见了骡车队,便涌上来讨要吃的。
赵北辰不在,肖强没有震慑力,管不住周飒几个妇人之仁,一路施了好几次粥。
饥民见跟着车队有吃的,便不肯离开,一直坠在后面。
好在骡车跑得快,饥民有些饿得没力气了,走不动就掉队。
跟得上的,每次骡车停下来打尖,林姑母母女,周飒和林霄月,都会让多煮些糙米粥,给饥民一人分上一碗。
一开始还是浓粥,到后面周飒也意识到了,粮食不够。
他们出城带了十辆骡车,加上栖霞山下的六辆,里面有一半是箱笼,另一半是从云州带过来的粮食。
也就是说,总共八骡车的粮食,还没走到渭水,已经施粥施掉一半了。
车队给的粥越来越稀,饥民也不抱怨,这灾年,有口吃的能活命就不错了。
肖强一开始不赞同,后来见饥民倒也守本分,离骡车远远的,只等施粥时过来排队,也没发生拥挤踩踏事件,便没再干预。
他自己当年也逃过荒,知道这些饥民有多绝望。
周飒说了西南三府不缺粮食,这些人如果能跟着去西南,正好可以去开荒种田。
眼看还有百里路就到渭水了,这日骡车队在山坡上打尖,饥民也跟着排队领粥。
队伍从山坡上排到了山脚下,周飒担心看不见的地方,会有人恃强凌弱,欺负老幼病残,让肖强带人往山坡下去,维持维持秩序。
还真被周飒给猜对了,到了山脚下,就看见个瘦弱女孩,身上背着个四五岁的小童。
一手端着一碗粥,被两个青壮年汉子逼着,把一碗粥让给他们。
“说好了,每日两顿,都匀一碗粥给我们,还想想躲?”
矮个子的伸手想揍那女孩,被高个子给拦着了。
“别打她,打坏了谁帮我们多领一碗粥?”
肖强走上前去,喝道:“干什么呢?”
那两个青年一见是骡车队里管事的,低头弯腰地陪笑道:
“老爷误会了,这是我们家丫头,我们怕她把粥给撒了,来帮着接一接。”
肖强转头问女孩:“是他说的这样吗?”
女孩本来低着头,这时大胆地抬头,眼里含着泪水,大声说:
“不是,他们是我堂伯家的,我爹娘生病了,被他们扔下了,把我家的口粮都拿走,答应我爹娘说照顾我们兄妹,根本不给东西吃,这几天还抢我和弟弟的粥……”
女孩姓曾,叫峤舒,今年才九岁,京城往南百里,化州人士。
近日西南边有消息说,当地没有受旱灾,夏秋两季反而丰收,在接纳北方饥民。
又有传言说北方好几个地方起兵造反,杀了不少人。
镇上人都往南逃荒避乱,曾家族人也收拾东西,陆陆续续走了。
曾峤舒爹爹病重,走不动,娘舍不得丢下他爹,把兄妹两个拜托给族兄照顾。
夫妻俩留在化州家中,怕是凶多吉少。
曾峤舒堂伯答应得好好的,一定把他兄妹俩带到没遭旱灾的西南,让他们活下去。
“弟妹,你们若是逃过这一劫难,就到西南找我们,一定记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