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的配比和配方朱厚炜已经全部调制出来,阿奴和阿绫都对此赞不绝口,就连一向沉稳的婢女秀宜也偷偷用着面膜敷面。
朱厚炜坐在风雪亭内喝着茶水,秀宜双手置腹,盈盈迈着莲步走来,恭声开口道:“女婢参见王爷。”
朱厚炜嗯了一声,抬头看她一眼,下意识的道:“你也用面膜了?”
秀宜脸颊有些羞红,然后才声若蚊呐的道:“嗯。”
“如何?”
秀宜点头道:“极好的。”
朱厚炜轻轻点头,将石桌上的配方和配比交给秀宜道:“这是调制的配方和配比。”
“王府最近缺钱,宫内也无法继续拨款到这儿来,算缺口大概每年也不过两万多两。”
“你让王府的婢女太监们负责生产这种面膜,再去正阳街租赁个铺子,这门生意且做一做吧。”
虽然商业是贱籍不入流,但让王府下人们去做还是没问题的,不会自降身份。
朱厚炜当然不会亲自去参与,至于面膜能否赚到钱,赚到多少,他也只能做个尝试,真要实在缺钱了,最后还是得问大哥要。
“这些事你自己负责吧,怎么宣传,怎么销售,你自己看着处理。”
秀宜重重点头道:“奴婢遵旨!”
朱厚炜挥挥手,让秀宜下去办差。
毕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发明,能否带动商业发展,朱厚炜也不敢确定,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将所有精力全部放在这上面。
弘治中兴……看上去说的煞有其事,但朱厚炜真正进入决策层,才知晓大明并不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稍稍遇到一点天灾人祸,大明的经济依旧会捉襟见肘。
总而言之,大明还没有实现全面富强。
大明的商业是个暂未开发的领域,拥有巨大潜力,只是历来执政者都秉持祖制,从未真正将商业放入眼中。
当然,不仅仅是祖宗制度的原因,还有一个因素便是商业税收很难收取,弄虚作假实在太严重。
比如两京十三省发生任何商业往来,该怎么合理收取商业往来产生的税收?如田税,田地就在那里,有固定的征收标准,粮食产多少,再缴纳一部分实物粮食上来,那么这个税收过程就算彻底完成。
再比如河船税,只要船只入境,就能根据一艘船只拉的货物多少实现税收收入,依旧有实物存在。
但如果是建筑业,该怎么实现税收收入?民间商人替求主建设房屋,所需人工、沙石、木材等等,一系列融合下来,根本就无法对这种建筑商实现合理收入。
能收取的也只有原材料税收,可真正赚钱的建筑商却无从收取,或者说没有固定标准。
再比如个体工商户,再街道摊位上易货,摊位费可以固定收取,但易物产生的利润多少,也没办法合理收,课税司索性就不再收取。
丝绸交易也是如此,能收取的税收只能从生产环节,可销售环节在当下来说,其实就根本无法实现税收收入。
商业税中最重要的源头……利润,其实大部分都没有办法实现彻底收入。
除此外,商业税比较农业税,税收又轻了很多,三十税一,换算后世税率,也就是百分之三多一点,这是何等的低廉?又能从商业上收取何其低微的税务收入?
明明大明抱着一个硕大的金碗,但却要讨饭吃,虽然比喻有些不恰当,但较于商业来说,确实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