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 > 第496章 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第496章 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2 / 2)

周地人口稀少,目前还无法做到各司其职,因此,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做工,人人既是农夫,也是工匠。待过三五年,稍作喘息后,再行调整。”

太史侗仔细将这四个字记录在国史之中,其他人也在沉思。

正如朱樉所言,周室的人口确实太少,不要说与后世的盛唐“小邑尤藏万家户”相比,即便是与其他诸侯国的一个县相比,周室占据的洛阳盆地虽然肥沃,人口却实在不足。

“正因如此。”朱樉向许星一躬身:“恳请老师专门编纂一部关于耕作的书籍,广泛传播。

我还希望农家弟子专职指导农事,每个村落都要有农家之人以老师之书教导百姓耕作之法。三年之内,我希望周地的每一户人家,都能精通耕作之术。”

陈相恍然大悟,点头称赞:“朱樉所虑深远。分配教化民众之事,相,定会全力以赴。”

实际上,各国对农业都非常重视,几乎都设有劝农官、教农官等专职人员,甚至有时会破格提拔经验丰富的老农担任相关职务。

经验固然重要,但像农家这样真正系统研究农业的却极为罕见,因此那些真正的农家弟子,不仅个个拥有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在耕作方面更非一般农人所能比拟。

各国农夫通常依靠世代相传的一些经验来耕作,官员们主要负责管理督促,很少有教导。一旦朱樉的想法实现,周地的农夫将与其他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

许星也明白了朱樉的意图,回答依旧简洁明快:“十日之内完成书籍。”

他虽然表面上平静,内心却已波澜起伏:对农家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大事,不久之后,整个周地的农夫在某种意义上都将成为农家弟子。

尽管朱樉要求教导耕作之术,但并没有禁止传播农家思想。原本他对弘扬农家学说已经快要绝望,但朱樉的行动却完全改变了农家多年的困境。

毕竟,能够创立学派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学说广为流传,成为世人所尊崇的学问。

“水楠,你的任务最为艰巨。我需要你尽快完成对洛邑周围三十里地区的勘察,确定所有适合建水坝的地点。今冬明春,我打算修建百里长渠,让所有播种的土地都能得到灌溉。”

在书珂等人的影响下,南也给自己冠上了水的姓氏。他原本以为只需负责管理那些修复的水坝,却意外地得到了朱樉的特别关注。

“这……”水楠以及其他人都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大兴水利无疑是一项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利的事业,但在这个时代,它是一项极其耗费人力和物力的工程。即使是那些大国家、强国,也多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小规模的修补,对于启动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总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

在座的大多数人对周地的财政状况都心知肚明,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如此庞大的工程,更不用说时间紧迫。

高式子首先提出了劝谏:“虽然这是一项好的政策,但过于劳民伤财,请朱樉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