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原本应该担当吸引华北平原地区八路军兵力的鲁地抗日根据地的第12军,遭遇了重大的失误。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次的治安强化运动,虽然成功摧毁了八路军兵工厂,可总体过程来说,并不算顺利。
而且八路军在这次我们摧毁其兵工厂之前,应该仍旧是保有为数不少的武器装备。
这些武器装备足以将八路军的所有武装力量进行武装。
接下来,他们称之为游击队的小股非正规武装力量,也在获得武器装备之后,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威胁。”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
冈村宁次说完之后,会场内暂时沉默了下来。
其他人想到接下来自己属下去扫荡,会面临八路军游击队各种伏击,脑袋就直发麻。
地处于华北的各个八路军根据地对鬼子的各种军事行动,为什么能被称为敌后游击战?
这里面,有很大程度上的一些损失,就是这些小股部队搞出来的。
放地雷、放冷枪,这种打完就跑的游击队,鬼子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众人还在继续想着接下来的治安强化运动自己应该怎么派部队去‘扫荡’的时候,冈村宁次话锋一转,说道。
“治安强化运动,是大本营统帅部制定的对华战略方针,我们必须继续实行下去。
另外,我先说明一点。
第三次治安强化计划,主要以经济战为主。”
这话一出,众人瞬间一愣。
冈村宁次看着众人愣神的样子,心里也默默叹了口气。
其实接连推出第三次治安强化计划,对在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中,发现了诸多问题的冈村宁次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尽管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可冈村宁次知道自己必须继续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
因为治安强化运动是鬼子大本营统帅部在《大东亚持久战争指导要纲》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要纲》中明确要求的。
鬼子大本营统帅部制定治安强化运动同治安肃正作战的最高目标,是在华北地区建立巩固的殖民统治秩序。
这是鬼子目前的‘头等大事’,冈村宁次虽然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但许多事情,也不是他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
这个决定就远非冈村宁次能够干涉的,所以他只能在这个治安强化运动的方向上做一些调整,制定非直接战斗方式的策略。
做这个决定,其实冈村宁次也很无奈。
实际上,从1941年开始,是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实行军事行动最频繁的一年。
到目前为止,华北方面军组织了超过70次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万人以上规模的扫荡八次。
在这其中,针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和鲁地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兵力都远远超过以往的规模。
可即便是这样,开展军事行动的收益并不大。
这其中,鬼子‘治安区’的面积仅仅是增加了大概十分之一而已。
冈村宁次心里想着这些事情,但是嘴上没有停下来,他继续说道。
“现在,对我们来说,军事上最大的困难是八路军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已经得到了改善。
他们使用新式的武器,能够轻而易举的将我们的碉堡炮楼摧毁。
对此,我们目前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
但我也必须说明,囚笼政策仍旧是有效的策略。但如果我们希望囚笼政策继续产生作用,那么,接下来,从经济角度削弱八路军的军事力量,是我们最需要做的。
从目前来看,整个华北地区的人口大概是八千两百万人。
其中,‘非治安区’的人口大概是两千四百万人,‘准治安区’和‘治安区’人口大概是五千八百万。
而从实际控制的地区来看,整个华北的乡村地区,八路军大概占据了其中的六成,而我们能够控制的仅仅是其中的四成不到。
目前我们实际控制地区中,对县城的控制力是毋庸置疑的。
整个华北的437座县城中,我们控制着其中的421座。
从上面这些情况中也可以看出来,八路军主要控制区域,仍旧是乡村地区。
更何况,‘非治安区’不论是在晋东南、晋察冀亦或者是鲁地,绝大多数都是山地地区。
这些地方虽然面积不小,但相对是比较贫穷的,而我们‘治安区’内相对富裕,人口也比较稠密。
为此,我决定将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的重点指向经济方面。
彻底对非治安区实行经济封锁,同时促进对我们重要物资的生产、供应,加强我们的战斗力和经济力,摧毁非治安区内军民的抵抗意志。
目前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是依靠来自我们控制的‘治安区’内的物资及第三国的援助才得以维持的。
因此,我们我们需要彻底封锁‘治安区’的物资外流。
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来看,以山城为首的果府在今年1月之后,已经不再为八路军提供军费。
这对本就经费困难的八路军来说,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为此,我们所实行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中的经济战部分,应该进一步扩大八路军目前的经济危机,并以此为突破口,摧毁‘非治安区’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
冈村宁次还在继续说着他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的实行方针。
实际上,这个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本质上就是要进一步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和物质掠夺。
而且不仅仅是如此,冈村宁次在这次的指导意见中,还明确指出:
‘应使日华官民彻底理解此次运动的精神及要点。为了使其自觉参加运动,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而落实到实际的策略上,就是对其占领区,也即‘治安区’和‘准治安区’内的民众实行所谓“配给制”。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物资的控制和掠夺,为其“以战养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