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人员不曾懈怠,每隔半个小时便会来回巡查一次,注意街道上的可疑人员。
意外发生在早上六点,起床开门营业的商家,发现街边,有个人正用一种奇怪的姿势趴在地上,死者是来自美国的富二代道斯……
报纸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一些纯猜测了。
爱丽丝颇感头痛,忍不住抬手揉了揉额角,自言自语:“又是一起没有目击者的凶杀案。”
“不过比起杀死杰克逊,这次凶手多了一个步骤——抛尸。凡有行动,必会留痕……”
爱丽丝之所以觉得是抛尸,原因很简单。
摄政街与旅馆的共同特点是人流量很大,但区别在于摄政街提前收到风声,商家昨夜很早就关店了。
摄政街并非居住区,而是属于娱乐休闲。在店铺纷纷关门后,爱丽丝实在是想不出有谁会无所事事地前往那里,并且在街头徘徊,直到被凶手盯上杀死。
只有两种可能。
一、第2位死者有不得已前往的理由……这种情况更好,顺藤摸瓜就能查。
二、死者的尸体被其他人带过去的,对方抛尸的手法也比较粗糙,所以尸体被发现时姿势很奇怪。
爱丽丝在心里列出两种可能,正想得出神时,马车停住了。
车夫吆喝一声:“苏格兰场到了,小姐,前面的路过不去,还请您步行。”
“好的,谢谢。”
爱丽丝应了一声,付钱下车。
双脚落地,爱丽丝看向密密麻麻的人群,直观感受到了里德警长背负的压力。
无数新闻行业的从业人员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在警察局外虎视眈眈。他们见到一个穿警服的就齐齐扑上去撕咬,只为撕出些许零碎的素材。
爱丽丝提起裙摆,一头扎进人群,奋力向前挤着。
“麻烦让让,让让,请让我过去一下!”
越往前,阻力越大,爱丽丝感觉自己都快喘不上气了。
伦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能闯出名堂的报社也就那么几家,互为同行,多少知道点底线。
有人认出了爱丽丝,大喊:“光谱新闻社的,挤什么挤,挤什么挤呢?先来后到的规矩都不懂吗?”
爱丽丝无奈,解释道:
“不好意思,本社已经取得里德警长的许可。请各位让一让,我现在要去警察局看看事情具体的细节。”
其实爱丽丝的话,这些人都知道。因为苏格兰场除了对公众的安抚性声明,拒绝了其余新闻社的采访要求,声称光谱已拥有案件尘埃落定后独家报道权。
人性是复杂的,就算没有竞争关系,有些人也见不得他人太好。
何况还有着竞争关系……
有人让路了,还有些人却故意把路堵得更死,好给“幸运获得青睐”的爱丽丝添些麻烦。
爱丽丝对此心知肚明,只能更加努力往前挤。
“又一辆警车来了!”
忽然,人群沸腾起来。爱丽丝还在往前,但不少人在这时向后跑。
如果不是爱丽丝及时收住了力道转向,差点就被带倒在地。
她不得不先随波逐流,被人群裹挟着向警车那边靠去。
虽说是警车,但这并不是传统的警车,而是一辆时尚的全封闭汽车,车盖前贴着一个警局的标志。
双眼放光的人们扛着长枪短炮,恨不得把镜头从车门缝隙里塞进去。
警车停在了爱丽丝面前,车窗摇下,一张陌生的脸从副驾驶探出来,将围上来的人呵斥一通,相当不耐烦:
“你们这些家伙,现在是在妨碍公务吗?”
“警察局可不是让你们聊天谈八卦的茶馆,再不把路让出来,小心让你们带着你们的相机和便携记事本去拘留所蹲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