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钱益均在苏玉的助力下,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成亲仪式。十里红妆,八抬大轿,热热闹闹地将王若水迎进了家门。
苏玉亲临婚宴,看着堂上容光焕发的新人,心中感慨万千。然而,这份感慨还未消散,朝堂上的一番言论,瞬间打破了平静。
早朝当日,一位大臣出列启奏:“陛下,如今大越朝局稳定,可后宫却空无一人。”
这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荒唐!陛下是女子,如何充盈后宫?”
“依臣之见,不如从天下男子中,为陛下选几人进宫伺候。”
“一女怎可侍二夫”
“陛下乃是一国之君,多几个丈夫又怎么了,臣倒是觉得,臣的大儿子就不错,温文尔雅,又识大体”
“你这老匹夫,你是想为陛下分忧还是想趁机把自己的人送到陛下身边?我都不稀得说你。”
苏玉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她目光平静如水,没有丝毫慌乱,心中却思绪万千。
作为女帝,自登基以来,她便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国家的兴衰。
她明白大臣们争论的背后,不仅仅是对后宫之事的讨论,更涉及到各方势力的角逐。
她抬了抬手,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诸位爱卿,你们的提议,朕都听明白了。但朕以为,大越如今的安稳,并非靠后宫充盈得来,而是靠诸位爱卿的齐心协力,靠百姓的安居乐业。”
朝堂上一片寂静,这些大臣有意为难苏玉,但在苏玉严厉的用词和威仪的目光下,他们不敢再继续造次。
苏玉见他们没有一个人再站出来,便继续说道:
“朕身为女帝,自当以身作则,为天下女子做出表率。婚姻之事,本应基于两情相悦,而非成为政治的工具。至于子嗣,朕不会将其视为延续统治的手段,而是生命的馈赠。”
“朕决定,此事暂且搁置。当下,百废待兴,我们更应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社稷安危。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幸福安康,才是朕最大的心愿。”苏玉的声音坚定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若有所思,有的面露不甘。但女帝的话已经表明了态度,众人也只能行礼领命。
下了早朝,苏玉心事重重地回到合熙宫。脸色凝重地坐在御案前。
易安见她脸色不太好,便走上前去关心道:“陛下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苏玉有些疲惫地揉揉额角:“今日朝堂上,大臣们说那些,表面上是关心在关心朕,实际上,不过是看朕乃一女子,在他们面前称帝,他们心有不甘,故意说那些来揶揄朕罢了。”
易安走到她身后,轻轻地为她捏着额角,安慰道:“陛下不必为此事忧心,那些爱嚼舌根的大臣交给臣去处理便是。”
苏玉摇摇头:“现在朝堂局势刚刚稳定下来,此事若是大张旗鼓地处置,势必又会引起动荡,还是要小心一些。”
“臣明白,臣会掌握分寸的。”易安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一样,“对了,陛下,梁墨回京了。”
“什么?”这个消息倒是让苏玉感到有些意外,“他不是已经流放西北,而且还是你亲自命人押送过去的,怎么会出现在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