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派内,数日光阴匆匆而过,众人伤势渐愈,已恢复了七八分。
这一日,阳光如金缕般透过窗棂,轻柔地洒进屋内,为那略显简陋的大堂添了几分融融暖意。
赵楷将众人召集于此,他面色凝重如霜,目光诚挚而深沉,缓缓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位豪杰。
先是抱拳深深一揖,诚恳至极地说道:“诸位豪杰,此次恒山之战,幸得各位鼎力相援,赵某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众人纷纷拱手还礼,乔峰那豪迈的声音如洪钟响起:“王爷客气,江湖道义,义之所在,我等自当义不容辞!”
赵楷微微点头,神色继而一肃,沉声道:“今日召集各位,实有要事相商。除夕夜明教教主阳顶天和霍山皇宫那场大战,想必诸位亦有所耳闻。那明教肆意横行,目无尊上,实乃江湖一大祸患。皇帝特命我联合江湖众正义门派,一同剿灭明教这群江湖乱党。”
话音刚落,灭绝师太率先拍案而起,怒目圆睁,义愤填膺道:“明教这群恶徒,作恶多端,早该被连根铲除!贫尼定当全力支持王爷,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郭靖亦正色道:“明教此举,的确有违侠义之道。
我郭靖向来以侠义为怀,自当响应,定要还江湖一个公道。”
众人亦是纷纷激昂表态,表示支持,一时间,大堂内群情激昂,犹如烈火烹油。
赵楷见此,心中稍安,说道:“如此甚好!那我等便约定端午时节齐聚光明顶,共讨明教。在此期间,还望各位能广邀江湖各侠义之士,壮大我等力量。”
“谨遵王爷之命!”众人齐声应道,声震屋宇,决心似铁。
大堂内气氛热烈如火,众人皆怀着坚定如磐的决心,誓要将明教这一祸根彻底铲除,还江湖一个清平世界。
不日,江湖上一则告江湖侠士,共讨明教逆贼的通告如疾风般传遍大宋江湖。
这通告恰似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无波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江湖沸腾,人心思动。
《告江湖侠士书》
江湖诸位豪杰义士:
今有一事,关乎江湖正义、大宋安宁,不得不向诸位详述。明教之存在,实乃江湖与朝廷之巨患,其恶行累累,危害甚广。
其一,明教教义乖张,煽动叛乱。其源出波斯之摩尼教,所奉教义强调光明与黑暗之绝对对立,认为世间非黑即白,缺乏严谨世界观与辩证之法。此等教义,易使教众视朝廷之令稍有不如意者,便当作“黑暗”而欲反之,迹同反叛。想那北宋之时,便有数次起义借其名号而起,致使生灵涂炭,社稷不安,扰我大宋太平之世。
其二,行事诡秘,为非作歹,恶名远扬。因常被朝廷打压,明教行事愈发诡秘,多有胡作非为之举,故而民间皆以“魔教”称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其教众常仗着武功高强,肆意妄为,欺压良善,劫掠百姓,致使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如那暗夜之魑魅,为祸人间。
其三,与武林为敌,破坏江湖秩序。明教自恃武力,不尊江湖规矩,屡屡与各大门派发生冲突,结下诸多仇怨。阳顶天任教主期间,不但未能化解与少林、峨眉、武当等派之矛盾,其麾下之人更是变本加厉,如那金毛狮王谢逊为报仇大开杀戒,拳毙少林神僧空见,掌伤崆峒五老,王盘山一役更是杀人不计其数,令整个武林侧目,严重破坏了江湖的和谐与稳定,实乃武林之祸端。
除夕夜,明教教主阳顶天更是率其教众大闹霍山皇宫,其行径嚣张跋扈,目无王法,视朝廷威严如无物,公然挑衅大宋之统治,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实乃江湖侠义之士所不能忍。
今圣上忧心,特命吾等联合江湖正义之士,共举义旗,剿灭此等乱党。吾深知江湖豪杰,皆心怀侠义,以维护公理、除暴安良为己任。
故在此诚邀诸位,于端午时节齐聚光明顶,共商大计,携手荡平明教,还江湖一片清明,保大宋太平盛世。
凡有志之士,不论门派,无论出身,皆可响应。吾等当齐心协力,伸张正义,共铸江湖朗朗乾坤。
洛阳城中,一家热闹的酒肆内,一位身着青衫的年轻剑客听闻此讯,他剑眉一挑,将手中酒杯重重放下,朗声道:“明教作恶多端,吾定当响应,为江湖除害!”身旁众人纷纷附和,个个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扬州城外的绿林好汉们,围着熊熊篝火而坐。当首领宣读这则通告时,众人齐声高呼:“愿随王爷,共讨明教!”火焰映照着他们坚毅的脸庞,豪情万丈,仿佛要将这黑夜照亮。
蜀中之地,一位隐居多年的武林名宿,手抚长须,望着窗外的青山,喃喃自语:“是时候为江湖再出一份力了。”那目光中满是坚定与决绝。
就连那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也放下手中针线,对兄长说道:“哥,咱们也去吧,不能让明教胡作非为。”兄长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