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一百五十八章:孤听说北宫伯玉与栾提须卜善舞?

第一百五十八章:孤听说北宫伯玉与栾提须卜善舞?(2 / 2)

郑玄深吸一口气,高呼着,由他这位太祝令本人亲自手持祭物,神情庄严肃穆,一步一步缓缓走向陪祀的汉高后祭祀位。

而后,由太宰令卢植亲自为每一位神祇供奉太牢宴以及黍稷,再由大予乐令命乐工奏《地祇之曲》,以三百八十四人为八行八列的八佾舞规制,舞者皆执干戚跳太祖高皇帝所创之《武德舞》,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

刘辩注视着赤膊上身、手持干戚起舞的舞者们,这些人的舞姿刚劲有力,豪迈雄壮,而且其中却是不乏他所熟谙之人。

《大乐律》规定,不允许身份卑贱之人的子嗣在祭祀活动上参与祭舞,其父或为官秩六百石及以上者,或为五大夫爵至关内侯爵者。

除了父辈身份地位的要求,祭舞舞者的年龄必须在十二到三十岁之间,身高五尺以上,五官端正,且身体并无残缺之人,方可参与祭舞。

诸如光禄勋袁滂之子,时年十九岁的袁涣,虚岁三十的袁术,以及太子府一众年轻的家臣荀彧、陈群、陈登、太常刘焉的四个儿子刘范、刘诞、刘瑁和刘璋、宗正刘虞之子刘合,议郎刘表之子刘琦等,皆在舞者之列。

能入选祭舞舞者,不仅是对其身份地位的认可,也是一种殊荣,更是祈愿后土母神为这些人赐福,亦是对其父辈或家族的变相表彰。

祭舞舞者主要以宗室为主,其次则是各大世家豪门之子,再其次则是刘辩麾下的太子党成员,而这份舞者名单也是刘辩有意精心挑选而为之。

宗室子弟自不必说,在大汉余威犹在,且中兴有望之时,这些宗室依旧是他能够信任和托付之人,而借祭舞之事这些宗室也将自己的子嗣送入他的手中,给了他赐恩和笼络的机会,同时刘辩也希望将这些年轻人掌握在手中。

倒不是要以他们为人质,而是刘辩希望通过对他们的继承人施加影响的方式,从而影响到他们本身的观念,世家豪门子弟亦然。

北郊祭祀礼成,两支大军也各自在诸将校的喝令下启程开拔,分别向着凉州和并州的方向行军。

皇甫嵩和董卓作为两支大军的主帅,一左一右立于北郊坛不远处,各自紧紧牵着一匹骏马,等候着太子。

不多时,一袭冕服的刘辩策马行至此处,似乎是因为冕服的不便,下马时又过于匆忙,险些从马上滑落。

不多时,刘辩身着冕服策马疾驰而至,或许因冕服不便,下马时又略显匆忙,身体猛地一晃,险些从马上滑落。

幸得董卓眼疾手快,大步上前,双手交迭而握,稳稳地让太子脚踩于手掌之上,才使太子得以稳稳落地。

皇甫嵩缓缓行了一礼,正色道:“殿下,我二人即将奉殿下之令讨伐不臣,不知殿下可有嘱咐?”

董卓亦拍了拍手中灰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俯身行了一礼。

按惯例,太子应在此时对他们鼓舞激励一番,并表达对领兵外出的将领的信任,然刘辩并未循此惯例,而是嘴角轻轻上扬,挂着一抹温和笑意,道:“在左将军和右将军面前妄言嘱咐,那孤也太妄自托大了,如何调度用兵二位将军自有其法,孤不会随意干涉。”

刘辩身为少年掌权者,面对外敌时他看上去几乎就是某位堡宗的翻版,而且他并没有无某位太宗文皇帝那般充沛的武德,但身为刘氏子孙,他身上自有从太祖高皇帝骨子里传承下来的优势——知人善任!

“孤在后方,足兵足粮,自会保障左将军和右将军无后顾之忧。”刘辩笑着,给了皇甫嵩和董卓一个保证,旋即话锋一转道,“不过孤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孤听闻草原异族能歌善舞,若是左将军和右将军得空,将那北宫伯玉和栾提须卜给孤抓回来,在嘉德殿内给孤和天子、皇后、文武百官跳舞为乐!”

皇甫嵩和董卓听闻此言,相视一眼,眼中皆露出些许惊异之色,眉毛微微上扬,似乎对太子这一奇特要求感到意外。

北宫伯玉是羌胡叛军的领袖,而栾提须卜则是南匈奴叛军攻杀羌渠单于后自立的新单于。

此前大汉皆以封狼居胥,燕然勒石等为荣,又以杀敌斩首为功,却是未曾想过活捉这些异族首领回雒阳令其起舞为乐。

若二人当真能达成此事,日后于《汉记》之中,必能青史留名。

(2861字)